拼音: dèng
注音:ㄉㄥˋ
部首:
五笔:DWGU
笔画:17
五行:土
结构:左右
unicode:78f4
gbk码:ede3
部首笔画:5
笔顺:一ノ丨フ一フ丶ノノ丶一丨フ一丶ノ一
磴的基本解释

1.石头台 阶。

2.量词。用于台阶或楼梯的层级:那楼梯有八~。

磴的介绍

〈名〉

  1. 山路上的石台阶

    道皆砌石为磴。——清· 姚鼐《登泰山记》

    又如:磴石(即石级);磴道(登山的石路);磴栈(在山岩上用木架成的路)

〈量〉

  1. 用于台阶或楼梯 。

    如:这楼梯有十多磴

磴的释意
山路上的石台阶
道皆砌石为磴。--清·姚鼐《登泰山记》
又如磴石(即石级);磴道(登山的石路);磴栈(在山岩上用木架成的路)
用于台阶或楼梯
磴路
磴dèng 1.石台阶。 2.石桥。 3.石凳。 4.台阶的一级。
磴tēng 1.增益;增长。
磴dēng 1.蹬;踢。
磴的康熙字典解释

磴【午集下】【石部】 康熙筆画:17画,部外筆画:12画

《廣韻》都鄧切《集韻》《正韻》丁鄧切,𠀤音鐙。同嶝。《玉篇》巖磴也。《水經注》羊腸坂,在晉陽西北,石磴縈委若羊腸焉。

石橋曰磴。《孫綽·游天台山賦》跨穹隆之懸磴。

石磴,山名。《水經注》漳水歷鹿臺山,合鞮水,出銅鞮縣西北石磴山。

《集韻》台隥切,音霯。小水相益也。

都騰切,音登。益石也。

磴的说文解字解释

隥【卷十四】【𨸏部】

仰也。从𨸏登聲。都鄧切

说文解字注

(隥)仰也。仰者、舉也。登陟之道曰隥。亦作墱。西都賦。陵墱道而超西墉。西京賦。墱道邐倚以正東。薛曰。墱、閣道也。按閣道謂淩空如棧道者。从𨸏。登聲。都鄧切。六部。此以形聲包會意。

磴的古汉语解释
dèng
①<名>石阶。《登泰山记》:“道中迷雾冰滑,~几不可登。”
②<名>石桥。孙兴公《游天台山赋》:“跨穹隆之悬~,临万丈之绝冥。”
磴的百科
磴,读dèng,意思有(1)山路上的石台阶(2)又如:磴石(即石级);磴道(登山的石路);磴栈(在山岩上用木架成的路)。
磴
以磴开头的词语
磴在中间的词语
磴的英文翻译
cliff-ledge; stone ste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