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 zhòu
注音:ㄓㄡˋ
部首:
五笔:XQVG
笔画:08
五行:金
结构:左右
unicode:7ec9
gbk码:e7a7
部首笔画:3
繁体:
笔顺:フフ一ノフフ一一
绉的基本解释

1.丝织物的一种。用合股丝线作经,两种不同捻向的强捻丝线作纬,以平纹组织织成。

2.织物组织名。使织物表面产生绉缩外观的织物组织。

绉的介绍

〈名〉

  1. 细葛布 [fine ko-hemp cloth]

    绉,絺之细也。从糸,刍声。——《说文》

    蒙彼绉絺。——《诗·鄘风·君子偕老》。传:“霑之靡者为绉。”

    又如:绉絺(精细的葛布)

  2. 织出皱纹的丝织品 。

    如:绉纱(织出皱纹的丝织品);绉绸(织有皱纹的绸子);双绉;碧绉;湖绉

  3. 绉缩,使起折痕

    风乍起,吹绉一池春水。——五代· 冯延己《谒金门》

    又如:绉纹(蹙皱的细纹);绉巴巴(形容衣服、纸张、皮肤等发皱);绉漫漫(形容布满皱纹)

绉的释意
细葛布
绉,絺之细也。从糸,刍声。--《说文》
蒙彼绉絺。--《诗·鄘风·君子偕老》。传霑之靡者为绉。”
又如绉絺(精细的葛布)
织出皱纹的丝织品
绉的康熙字典解释

縐【未集中】【糸部】 康熙筆画:16画,部外筆画:10画

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𠀤側救切,音皺。《說文》絺之細者。一曰蹴也。《玉篇》縐,布也,纖也。亦作𥿲。《詩·鄘風》蒙彼縐絺。《傳》絺之靡者爲縐。《疏》絺者,以葛爲之。其精尤細靡者,縐也,言細而縷縐。

褰縐。《史記·司馬相如傳》襞積褰縐。《註》褰縐,縮蹙之也。

《類篇》縐,聚文也。

《集韻》之遇切,音媰。側六切,音縬。義𠀤同。

《廣韻》初敎切,音抄。惡絹也。

绉的说文解字解释

縐【卷十三】【糸部】

絺之細也。《詩》曰:“蒙彼縐絺。”一曰蹴也。从糸芻聲。側救切

说文解字注

(縐)絺之細者也。者字依御覽補。詩曰。蒙彼縐絺。庸風君子偕老文。傳曰。蒙、覆也。絺之靡者爲縐。按靡謂紋細皃。如水紋之靡靡也。米部曰。䊳、碎也。凡言靡麗者皆取䊳義。謂其極細。此毛說與鄭說之不同也。一曰戚也。戚各本作蹴。蹴者、躡也。非其義。葢本作戚。俗作蹙。又改爲蹴耳。今正。鄭箋云。縐絺、絺之蹙蹙者。此鄭說之異毛也。戚戚者、如今皺紗然。上文云。緛、衣戚也。子虛賦。襞積褰縐。張揖注云。縐、戚也。从糸。芻聲。側救切。四部。

绉的百科
绉,拼音:zhòuzhōu,笔划:8,部首:纟,五笔输入法:xqvg。读zhòu时,是指一种皱纹的丝织品,zhōu时形容人谈吐、举止文雅的样子。
绉
绉在中间的词语
以绉结尾的词语
绉的英文翻译
wrinkle; crep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