缢的基本解释
-
勒死;吊死: ~杀。 自~。
缢的介绍
〈动〉
(形声。从糸( mì),益声。从糸,与丝绳有关。本义:吊死)
同本义
缢,绞也。——《说文》。段注:“绞缢必两股辫为之。…缢死必两股为之,以其直悬也,故亦谓之经”
十四年春,孔达缢而死。——《左传·宣公十四年》
莫敖缢于荒谷。——《左传·桓公十三年》
自缢于庭树。——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
又如:缢死(用绳索,布条等套绕颈上挂于高处气绝而死。也称吊死);缢鬼(吊死者的鬼魂)
用绳子勒颈绝气而死
缢而弑之。——《左传·昭公元年》
缢即气绝。——清· 方苞《狱中杂记》
缢加别械。
又如:缢杀(勒人之颈使之死)
缢的释意
缢
(形声。从糸,益声。从糸,与丝绳有关。本义吊死)
同本义
缢,绞也。--《说文》。段注绞缢必两股辫为之。…缢死必两股为之,以其直悬也,故亦谓之经”
十四年春,孔达缢而死。--《左传·宣公十四年》
莫敖缢于荒谷。--《左传·桓公十三年》
自缢于庭树。--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
又如缢死(用绳索,布条等套绕颈上挂于高处气绝而死。也称吊死);缢鬼(吊死者的鬼魂)
用绳子勒颈绝气而死
缢而弑之。--《左传·昭公元年》
缢即气绝。--清·方苞《狱中杂记》
缢加别械。
又如缢杀(勒人之颈
缢yì吊死,绞杀,勒死自~。~而弑(杀)之。
缢的康熙字典解释
縊【未集中】【糸部】 康熙筆画:16画,部外筆画:10画
《廣韻》《正韻》於計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壹計切,音翳。《說文》經也。《博雅》絞也。《釋名》懸繩曰縊。縊,阨也,阨其頸。《左傳·桓十三年》莫敖縊于荒谷。《註》縊,自經也。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·輈人》不伏其轅,必縊其牛。
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於賜切,音㱲。義同。
缢的说文解字解释
縊【卷十三】【糸部】
經也。从糸益聲。《春秋傳》曰:“夷姜縊。”於賜切
说文解字注
(縊)絞也。絞各本作經。庸人所改也。今正。交部曰。絞、縊也。與此爲轉注。絞縊必㒳股辮爲之。喪服傳曰。喪之絰不摎垂葢不成也。不摎垂、謂不絞也。經本訓從絲爲一股。縊死必㒳股爲之。以其直縣也。故亦謂之經。許解縊必不云經也。左傳曰。若其有罪。絞縊以戮。手部曰。摎、縛殺也。从糸。益聲。於賜切。十六部。春秋傳曰。夷姜縊。桓十六年左傳文。
缢的古汉语解释
缢
yì
①<动>吊死。《孙雀东南飞》:“仲卿闻之,亦自~于庭树。”
②<动>绞死;勒死。《狱中杂记》:“顺我,始~即气绝;否则三~加别械,然后得死。”
缢的百科
缢(缢)(yì)【动】从糸(mì),益声。从糸,与丝绳有关。本义:吊死,笔画数:13;部首:纟;

缢的英文翻译
to hang; to strangle oneself