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 sào sāo
注音:ㄙㄠ ㄙㄠˋ
部首:
五笔:EKKS
笔画:17
五行:金
结构:左右
unicode:81ca
gbk码:ebfd
部首笔画:4
笔顺:ノフ一一丨フ一丨フ一丨フ一一丨ノ丶
臊的基本解释
[ sào ]

1.〔~气〕倒霉(“气”读轻声)。

2.〔~子〕方言,肉末或肉丁,如“羊肉~子面”。

3.害羞:害~。羞~。

[ sāo ]

像尿或狐狸的气味:~气。腥~。狐~。

臊的介绍

1. 臊 [sào]2. 臊 [sāo]

臊 [sào]

〈动〉

  1. 害羞;羞辱 。

    如:臊眉耷眼(形容羞愧的样子);臊皮(寻开心);臊脸礼儿(形容礼薄,让人不好意思拿出);臊臊牌(难看)

〈名〉

  1. 剁细的肉 。

    如:臊子韭(即肉末炒韭菜)

  2. 另见 sāo

臊 [sāo]

〈名〉

  1. (形声。从肉(月),( sào)声。本义:腥臊) 同本义

    臊,豕膏臭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
    犬赤股而躁臊。——《周礼·内饔》

    其臭臊。——《素问·金匮真言论》

    露申辛夷死林薄兮,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。——《楚辞·涉江》

    狗若如此,其肉臊恶。——《礼记·内则》疏

    鼻辨芬芳腥臊。——《荀子·荣辱》

    又如:腥臊(动物体上散发的一种难闻的气味。也比喻为臭恶的小人);臊腥(臭恶的气味);臊秽(腥臭肮脏的气味);臊根(男性生殖器);臊膻(腥膻之气)

〈形〉

  1. 丑恶的

    臊声布于朝野。——《北史·抱老寿传》

    其政腥臊。——《国语·周语上》

    又如:臊声(丑闻);臊子(臭货)

  2. 另见 sào

臊的释意
(形声。从肉(月),声。本义腥臊) 同本义
臊,豕膏臭也。--《说文》
犬赤股而躁臊。--《周礼·内饔》
其臭臊。--《素问·金匮真言论》
露申辛夷死林薄兮,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。--《楚辞·涉江》
狗若如此,其肉臊恶。--《礼记·内则》疏
鼻辨芬芳腥臊。--《荀子·荣辱》
又如腥臊(动物体上散发的一种难闻的气味。也比喻为臭恶的小人);臊腥(臭恶的气味);臊秽(腥臭肮脏的气味);臊根(男性生殖器);臊膻(腥膻之气)
臊 〈形〉
丑恶的
臊声布于朝野。--《北史·抱老寿传》
其政腥臊。--《
臊sāo一种难闻的臭气尿~气↑~。腥~。
臊sào害羞,难为情害~。羞~。
臊的康熙字典解释

臊【未集下】【肉部】 康熙筆画:19画,部外筆画:13画

《唐韻》《集韻》蘇遭切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蘇曹切,𠀤音騷。《說文》豕膏臭也。从肉,喿,意兼聲。《廣韻》腥臊。《周禮·天官·庖人》夏行腒鱐膳膏臊。《註》臊,豕膏也。

《韻會》一曰犬臊也。《正韻》犬膏也。《禮·內則》夏腒鱐膳膏臊。《註》犬膏臊。

凡肉之腥者皆曰臊。《史記·晉世家》犯肉腥臊,何足食。

《韻補》叶音摗。《易林》東家殺牛,汗臭腥臊。叶下周。

臊的说文解字解释

臊【卷四】【肉部】

豕膏臭也。从肉喿聲。穌遭切

说文解字注

(臊)豕膏臭也。庖人、内則曰。夏行腒鱐膳膏臊。杜子春云。膏臊、犬膏。大鄭云。膏臊、豕膏。後鄭從杜說。許同大鄭。从肉。喿聲。穌遭切。二部。

臊的古汉语解释
sāo<名>臊气。《韩非子·五蠹》:“民食果蓏蚌蛤,腥~恶臭而伤害腹胃。”
臊的百科
臊sāo;像尿或狐狸的气味:~气。腥~。狐~。;(形声。从肉(月),(sào)声。本义:腥臊)同本义[foulsmell]
臊
臊在中间的词语
臊在中间的成语
以臊结尾的成语
臊的英文翻译
shame; to shame; smell of urine; to humiliate; bashfulnes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