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 ruò
注音:ㄖㄨㄛˋ ㄖㄜˇ
部首:
五笔:ADKF
笔画:08
五行:木
结构:上下
unicode:82e5
gbk码:c8f4
部首笔画:3
笔顺:一丨丨一ノ丨フ一
若的基本解释
[ ruò ]

1.如;好像:安之~素。欣喜~狂。~隐~现。旁~无人。~无其事。

2.姓。

3.如果:人不犯我,我不犯人;人~犯我,我必犯人。

4.人称代词。你:~辈。

[ rě ]

见〖阿兰若〗、

若的介绍

1. 若 [ruò]2. 若 [rě]

若 [ruò]

〈动〉

  1. 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象一个女人跪着,上面中间象头发,两边两只手在梳发,表示“顺从”。本义:顺从)

  2. 同本义

    若,顺也。——《尔雅·释名》

    万民是若。——《诗·鲁颂·阙宫》

    天子是若。——《诗·大雅·烝民》

    有孚禺若。——《易·观》

    钦若昊天。——《书·尧典》

    不逢不若。——《左传·宣公三年》

    又如:若时(顺应天时);若淑(温顺而善良)

  3. 如同;像

    圣人之德,若天之高,若地之普。——《墨子·尚贤中》

    肌肤若 冰雪,绰约若处子。——《庄子·逍遥游》

    关山度若飞。——《乐府诗集·木兰诗》

    天涯若比邻。——唐· 王勃《杜少府之任蜀州》

    又如:视若分敌;若明若昧(好像清楚又好像不清楚);若出一辙(若出一轨。像从一个车辙里出来的。比喻言论、行动、遭遇等完全一样);若如(如;像);若卵投石(同“以卵击石”。比喻不自量力,必遭失败);若涉渊水(若涉渊冰。比喻处境艰险)

  4. 择菜

    若,择菜也。从艸、右。右,手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
  5. 引申为选择

    《晋语》秦穆公曰:“夫 晋国之乱,吾谁使先若夫二公子而立之,以为朝夕之急。”此谓使谁先择二公子而立之,若正训择,择菜引申之义也。—— 清· 段玉裁《说文解字注》

  6. 同,相当

    彼与彼年相若也。——韩愈《师说》

    布帛长短同,则贾相若。——《孟子》

  7. 及;到

    病未若死。——《国语》

  8. 比得上(多用于否定句和反问句)

    虽然,则彼疾,当养者孰若妻与宰?——《礼记》

   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。——《战国策·齐策》

  9. 诺,应允,后作“诺”

    已若必信,则处于度之内也。——《马王堆汉墓帛书·经法》

    步骑之所蹂若。——《文选·司马相如·上林赋》

  10. 对付,处置

    寇深矣,若之何?——《左传·僖公十五年》

〈代〉

  1. 如此,这样

    出若入若。——《荀子·王霸》。注:“如此也。”

    织自若。——《战国策·秦策》

    以若所为,求若所欲,犹缘木而求鱼也。——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

    又如:若许(如许;这些);若言(此言,这样的话);若曰(这样说);若大若小(大大小小);若此(如此,这样);若是(如此,这样);若斯(如此);若然(如此);若尔(如此,如果这样)

  2. 你 [们] ;你 [们] 的

    若,汝也。——《小尔雅》

    惟若宁候。——《考工记·梓人》

    若则有常。——《仪礼·士昏礼记》

    若肯发兵助我乎?——《汉书·匈奴传上》

    若不恭命。——《墨子·明鬼下》

    命曰三日,若宿而至。——《国语·晋语四》

    若为佣耕,何富贵也。——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

    若辈得无苦贫乎。——明· 崔铣《记王忠肃公翱三事》

    又如:若曹(你们这些人);若属(你们);若辈(你们)

  3. 其;他的 ——用于他称

    今人处若国得罪。——《墨子·天志下》

  4. 这个,这样——用于近指 。

    如:若人(这个人);若士(这个人。同若人);若时(此时,现在);若辈(这些人,这等人)

  5. 用于疑问。相当于“怎么”、“哪里” 。

    如:若个(哪个);若之何(怎么办;也指怎么,为什么);若何(怎样,怎么样;亦指怎么办;怎么,为什么);若为(怎样;怎样的;怎堪;怎能)

  6. 这么;那么。用同“偌”

    老太太若大年纪。——《红楼梦》

  7. 假如;如果

    公子若反晋国,则何以报不谷?——《左传·僖公二十三年》

    若反国,将为乱。——《史记·赵世家》

    寡人若朝于薛,不敢与诸任齿。——《左传·隐公十一年》

    若印数十百千本,则极为神速。——宋· 沈括《梦溪笔谈·活板》

    天若有情天亦老。——唐· 李贺《金铜仙人辞汉歌》

    又如:若不是(如果不是);若曰(如果说);假若(假使);若其(假如,如果);若苟(若或。假如,如果);若非(如果不是;要不是);若果(如果);若使(假使,假如,如果);若是(如果,如果是)

  8. 至于 。用在句首以引起下文

    若夫霪雨霏霏,连月不开,阴风怒号,浊浪排空。——宋· 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

    又如:若乃(至于。用于句子开头,表示另起一事)

  9. 或;或者

    以万人若一郡降者,封万户。——《汉书·高帝纪》

    若有会同。——《周礼·稍人》

    又如:若者(或者);若大若小(大大小小)

  10. 与,和

    旅王若公。——《书·召诰》

  11. 抑若扬兮。——《诗·齐风·猗嗟》

    宠辱若惊。——《老子》。顾注:“而已”

    若降天地之施,垂三光之明者,实在陛下。——《三国志·魏志》

〈名〉

  1. 禾秆皮 [stem’s skin]

    稣,杷取禾若也。——《说文》。朱骏声《说文通训定声》:“秆皮散乱,杷而梳取之。”

  2. 香草名

    杜若,香草。——《说文》

    华采衣兮若英。——《楚辞·云中君》

    顺微风,挥若芳。——傅毅《舞赋》。注:“杜也。”

    衡兰芷若。——《汉书·司马相如传》

    又如:若芳(杜若的香气);若英(杜若的花);若惠(香草名。杜若和蕙草)

  3. 灵木 。

    如:若木(古代神话中的树名);若光(古代神话中若木的光)

  4. 秦、汉时县名 。治所在今湖北省宜城县东南

  5. 古水名 。即今雅砻江,为金沙江支流。源出青海,东南流经甘孜、新龙等县,到攀枝花市东北入金沙江

  6. 姓。

    如:若口引(复姓)

〈助〉

  1. 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面,表示事物的状态。相当于“貌”、“样子”

    用史巫纷若,吉。——《易·巽卦》

    有孚颗若。——《易·观卦》

    乘其四骆,六辔沃若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裳裳者华》

    桑之未落,其叶沃若。——《诗·卫风·氓》

  2. 用于句首

    若昔朕其逝。——《书·大诰》

  3. 另见 rě

若 [rě]
  1. 见“般若”( bōrě):智慧(佛经用语)

  2. 另见 ruò

若的释意
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象一个女人跪着,上面中间象头发,两边两只手在梳发,表示顺从”。本义顺从)
同本义
若,顺也。--《尔雅·释名》
万民是若。--《诗·鲁颂·阙宫》
天子是若。--《诗·大雅·焌民》
有孚禺若。--《易·观》
钦若昊天。--《书·尧典》
不逢不若。--《左传·宣公三年》
又如若时(顺应天时);若淑(温顺而善良)
如同;像
圣人之德,若天之高,若地之普。--《墨子·尚贤中》
肌肤若 冰雪,绰约若处子。--《庄子·逍遥游》
关山度若飞。--《乐府诗集·木兰诗》
若ruò
⒈如,像,似乎欣喜~狂。~明~暗。~即~离。
⒉如果,假如~是。天~有情天亦老。
⒊你,你的~辈。~翁(你的父亲)。
⒋奈~之何?
若rě 1.见"般若"。 2.见"若干"。
若的康熙字典解释

若【申集上】【艸部】 康熙筆画:11画,部外筆画:5画

〔古文〕𦱡𦱶𧁇《唐韻》而灼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日灼切,𠀤音弱。《說文》若,擇菜也。

《玉篇》杜若,香草。《楚辭·九歌》采芳洲兮杜若。《夢溪筆談》杜若,卽今之高良薑。

順也。《書·堯典》欽若昊天。《傳》敬順也。《詩·小雅》曾孫是若。

汝也。《儀禮·士昏禮》勗帥以敬先妣之嗣,若則有常。《晉語》晉文公謂勃鞮曰:爾爲惠公從余于渭濵,命曰三日,若宿而至。

如也。《書·盤庚》若網在綱。

乃也。《周語》必有忍也,若能有濟也。

語辭。《儀禮·士相見禮》君若降送之,則不敢顧。《疏》若者,不定之辭也。

《前漢·武帝紀》民年九十以上,爲復子若孫。《註》若者,豫及之辭也。

若若,垂貌。《前漢·石顯傳》印何纍纍綬若若耶。

《莊子·秋水篇》向若而歎。《註》若,海神。

歲名。《爾雅·釋天》太歲在丑曰赤奮若。

若木。《淮南子·地形訓》若木在建木西。《楚辭·天問》若華何光。《註》若木何能有明赤之光華乎。

水名。《水經注》若水東南流,鮮水注之。

姓。《正字通》漢下邳相若章。

《廣韻》人者切,音惹。乾草也。

般若,梵語謂智慧也。《晉書·曇霍傳》霍持一錫杖,令人跪,曰:此是波若眼。

《韻會》浮屠所居,西域謂之蘭若。《柳宗元文》蘭若眞公。《註》官賜額者爲寺,私造者爲招提、蘭若。

人賒切,音婼。蜀地名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若屬南郡,春秋傳作鄀。《唐韻古音》讀汝三略,尊𤰞相若,强弱相虜。古人讀若字爲汝,故傳記之文,多有以若爲汝者。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云:吾翁卽若翁,《漢書》云吾翁卽汝翁,此可據也。

若的说文解字解释

若【卷一】【艸部】

擇菜也。从艸右。右,手也。一曰杜若,香艸。而灼切〖注〗𦱢𦱶𧁇,古文。

说文解字注

(若)擇菜也。晉語。秦穆公曰。夫晉國之亂。吾誰使先若夫二公子而立之。以爲朝夕之急。此謂使誰先擇二公子而立之。若正訓擇。擇菜引伸之義也。从艸右。右手也。此㑹意毛傳曰。若、順也。於雙聲叚借也。又假借爲如也、然也、乃也、汝也。又兼及之詞。五部。一曰杜若、香艸。此別一義。此六字依韵㑹。恐是鉉用鍇語增。今人又用鉉本改鍇本耳。

若的古汉语解释
ruò
①<动>像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众士慕仰,~水之归海。”
②<动>及;比得上。《邹忌讽齐王纳谏》:“徐公不~君之美也。”
③<代>你;你们;你(们)的。《鸿门宴》:“~入前为寿。”《捕蛇者说》:“更~役,复~赋。”
④<代>这样的;这。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“以~所为,求~所欲,犹缘木而求鱼也。”
⑤<连>至于。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“~民,则无恒产,因无恒心。”
⑥<连>假如;如果。《殽之战》:“~潜师以来,国可得也。”
⑦<连>或;或者。《汉书·食货志》:“时有军役~水旱,民不困乏。”
⑧<副>好像;似乎。《桃花源记》:“山有小口,仿佛~有光。”
⑨<词缀>用于形容词后,表示“……的样子”,也可不译出。《诗经·氓》:“桑之未落,其叶沃~。”【若华】若木之花。【若木】古代神话中的树名。生于日落之处,青叶赤花。【若时】⒈顺应天道。时,四时;天运。⒉此时。⒊彼时。【若属】你们这些人。【若许】犹“如许”。如此。【若英】杜若之花。若木之花。
若的谜语
1.意思是在草的右边,其实看上去是在草的下面(打一字)
若的百科
讲述了若字骨刻文的演变和词性应用,引自,丁再献、丁蕾《东夷文化与山东·骨刻文释读》十九章第二节,中国文史出版社2012年2月版。
若
若的英文翻译
as; to seem; like; if