苽的基本解释
-
同“菰”。
苽的康熙字典解释
苽【申集上】【艸部】 康熙筆画:11画,部外筆画:5画
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攻乎切,音姑。《說文》彫胡也。《禮·內則》蝸醢而苽食雉羹。《周禮·天官·膳夫註》六穀:稌、黍、稷、梁、麥、苽。《淮南子·天文訓》大旱,苽封熯。《註》苽生水上相連,持大如蒲者也。
又《詩·周南》葛藟纍之。《疏》藟,一名巨苽。
苽的说文解字解释
苽【卷一】【艸部】
雕苽。一名蔣。从艸瓜聲。古胡切
说文解字注
(苽)雕胡。一名蔣。各本胡字作。今依御覽正。食醫、内則皆有食。鄭云。、彫胡也。廣雅曰。菰、蔣也。其米謂之彫胡。然則猶扶渠實名蓮。亦因以爲華葉名也。彫胡、枚乘七發謂之安胡。其葉曰、曰蔣。俗曰茭。其中臺如小兒臂。可食。曰手。其根曰葑。从艸。聲。古胡切。五部。
苽的百科
“苽”一名“蒋”,也写作“菰”,为禾本科菰属多年生宿根水生草本植物,是一种粮、菜兼用的作物。汉代以前,尤其唐代,苽米是主要的食用部分;唐以后,其米多用来救荒。"苽"在古文献中也称"雕苽"、"雕胡"。作为菜食用,始见于《尔雅》。宋之前,一般称为"菰菜";至宋,始见"茭白"一名。"茭"得名于其根"交结","白"得名于其肉质茎色白。此名一直沿用至今。"菰首"也作"菰手",是指茭白顶端白嫩、柔软似小孩手的部分。
以苽结尾的词语
苽的英文翻译
A kind of