蚌的基本解释
-
软体动物。用鳃呼吸,有两扇坚硬的石灰质的壳。生活在淡水中。肉可食,壳可制装饰品或供药用。有的蚌,壳内能产珍珠。
-
〔蚌埠〕市名。位于安徽省北部,淮河南岸,京沪铁路与淮南铁路交会处。人口50万(1997年)。是皖北工业中心之一。
蚌的介绍
- 蚌 [bàng]
〈名〉
(形声。从虫,丰声。本义:一种软体动物。有的能产珍珠)
同本义
离为蚌。——《易·说卦》
蚌方出曝,而鹬啄其肉,蚌合而其喙。——《战国策·燕策》
巨 蜯函蛛。——《文选·左思·南都赋》
民食果菰 蜯蛤腥臊恶臭。——《韩非子·五蠹》
又如:蚌蛤(蚌与蛤。长者曰蚌,圆者曰蛤);蚌壳(蚌的外壳)
美珠
蚌,美珠。——《类篇·虫部》
另见 bèng(蚌埠)
- 蚌 [bèng]
〈名〉
蚌埠的简称
另见 bàng
蚌的释意
蚌
(形声。从虫,丰声。本义一种软体动物。有的能产珍珠)
同本义
离为蚌。--《易·说卦》
蚌方出曝,而鹬啄其肉,蚌合而其喙。--《战国策·燕策》
巨 蝝函蛛。--《文选·左思·南都赋》
民食果菰 蝝蛤腥臊恶臭。--《韩非子·五蠹》
又如蚌蛤(蚌与蛤。长者曰蚌,圆者曰蛤);蚌壳(蚌的外壳)
美珠
蚌,美珠。--《类篇·虫部》
蚌 bàng 软体动物。有两个可以开合的椭圆形贝壳,里面有珍珠层。生活在淡水中,有的种类产珍珠。又见bèng。
蚌 bèng又见bàng。
【蚌埠】市名。在安徽省。
蚌的康熙字典解释
蚌【申集中】【虫部】 康熙筆画:10画,部外筆画:4画
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正韻》步項切,音棒。《說文》蜃屬。《爾雅·釋魚》蚌含漿。《本草》生江漢渠瀆閒,殼堪爲粉。《呂氏春秋》月望,則蚌蛤實。《左思·吳都賦》蚌蛤珠胎,與月虧全。《拾遺記》隂泉在寒山之北,有黑蚌飛翔來去。
又《正韻》蒲浪切,傍去聲。義同。
又《唐韻古音》步孔切《郭璞·山海經·歐絲野贊》女子鮫人。體近蠶蚌。出珠匪甲,吐絲匪蛹。化出無方,物豈有種。
又《集韻》白猛切,音。與蠯通。
又敷容切,音丰。與蜂通。或作蜯、蛖。
蚌的说文解字解释
蚌【卷十三】【虫部】
蜃屬。从虫聲。步項切
说文解字注
(蚌)蜃屬。蜃當作螷。釋魚曰。蚌、含漿。鄭注鼈人云。貍物、亦謂鱴刀、含漿之屬。按珠出於蚌。玉部曰。玭、蚌之有聲者。从虫。丰聲。步項切。九部。
蚌的谜语
1.除虫才能丰收(打一汉字)

蚌在中间的词语
蚌的英文翻译
mother-of-pearl; oysters, mussel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