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 é
注音:ㄜˊ 一ˇ
部首:
五笔:JTRT
笔画:13
五行:木
结构:左右
unicode:86fe
gbk码:b6ea
部首笔画:6
笔顺:丨フ一丨一丶ノ一丨一フノ丶
蛾的基本解释
[ é ]

蛾子,昆虫。身体比蝴蝶粗壮,静止时翅覆盖在体上。多在夜间活动,幼虫大多是农业害虫。

[ yǐ ]

同“蚁”。

蛾的介绍

1. 蛾 [yǐ]2. 蛾 [é]

蛾 [yǐ]

〈名〉

  1. 蚂蚁。后作“蚁”

    扶服蛾伏。——《文选·扬雄》

    蜂蛾微命,力何固?——《楚辞》

    又如:蛾子(幼蚁);蛾附蜂屯(像蚂蚁和蜜蜂一样聚集);蛾封(蚂蚁衔土于穴外堆成的小丘);蛾斗(蚂蚁争斗)

  2. 另见 é

蛾 [é]

〈名〉

  1. (形声。从虫,我声。本义:蛾子。昆虫。形似蝴蝶,体躯一般粗大,四翅,静止时平放体侧。多在夜间飞行)

  2. 同本义

    禽兽虫蛾。——《列子·黄帝》

    朱蛾其状如蛾。——《山海经·海内北经》

    又如:蛾罗(即蛾子);蛾蝶(指飞蛾);蛾眉(指飞蛾)

  3. 蛾眉的简称

    扬蛾微眺。——魏· 曹丕《答繁钦书》

    又如:蛾黄(淡黄色);蛾黛(女子画眉用的青黑色颜料)

  4. 形似蛾的某些高等菌类植物 。

    如:木耳,桑耳,亦称为木蛾,桑蛾

  5. 另见 yǐ

蛾的释意
(形声。从虫,我声。本义蛾子。昆虫。形似蝴蝶,体躯一般粗大,四翅,静止时平放体侧。多在夜间飞行)
同本义
禽兽虫蛾。--《列子·黄帝》
朱蛾其状如蛾。--《山海经·海内北经》
又如蛾罗(即蛾子);蛾蝶(指飞蛾);蛾眉(指飞蛾)
蛾眉的简称
扬蛾微眺。--魏·曹丕《答繁钦书》
又如蛾黄(淡黄色);蛾黛(女子画眉用的青黑色颜料)
形似蛾的某些高等菌类植物
蛾 yi
蚂蚁◇作蚁”
扶服蛾伏。--《
蛾 é蛾子。鳞翅目昆虫,静止时,翅左右平放灯~。
【蛾眉】见【娥眉】。
蛾yǐ 1."蚁"的古字。蚂蚁。 2.(又读é)姓。春秋晋有蛾析。
蛾的康熙字典解释

蛾【申集中】【虫部】 康熙筆画:13画,部外筆画:7画

《唐韻》五何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牛何切,𠀤音莪。《玉篇》蠶蛾也。《韻會》蛾似黃蝶而小,其眉句曲如畫。《爾雅·釋蟲》蛾羅。《疏》此卽蠶蛹所變者也。《埤雅》繭生蛾,蛾生卵。《大戴禮》食桑者有絲而蛾。《前漢·文帝紀》建昭元年秋八月,有白蛾羣飛蔽日。《師古註》蛾若今之蠶蛾類也。

飛蛾。《古今注》飛蛾善拂燈。一名火花,一名慕光。

蛾眉。《詩·衞風》螓首蛾眉。《前漢·揚雄傳》知衆嫭之嫉妬兮,何必颺纍之蛾眉。《師古註》蛾眉,影若蠶蛾眉也。

姓。《通志·氏族略註》見《姓苑》。晉大夫蛾析之後,魏平東將軍蛾靑。

影蛾,池名。《三輔黃圖》影蛾池,武帝鑿池以玩月,使宮人乗舟弄月影。

與俄同。《前漢·外戚傳》孝成班偼伃,帝卽位,選入後宮,始爲小使,蛾而大幸。《師古註》蛾、俄古字通用。

《廣韻》魚倚切,艤上聲。與蟻同。《禮·樂記》蛾子時述之。《註》蛾,蚍蜉也。《後漢·皇甫規傳》張角等皆著黃巾爲標幟,時人謂之黃巾,亦名爲蛾賊。《註》卽蟻字。喻賊衆多,故以爲名。

人名。《左傳》蛾析。亦音魚綺切。《爾雅》作䖸。《集韻》本作𧒎

蛾的说文解字解释

蛾【卷十三】【虫部】

羅也。从虫我聲。五何切〖注〗臣鉉等案:《爾雅》:蛾羅,蠶蛾也。䖵部已有𧒎。或作䖸。此重出。

说文解字注

(蛾)羅也。蛾羅見釋蟲。許次於此。當是螘一名蛾。古書說蛾爲?𧕰者多矣。蛾是正字。蟻是或體。許意此蛾是螘。䖵部之?是蠶?。二字有别。郭注爾雅蛾羅爲蠶?。非許意也。爾雅螘字本或作蛾。葢古因二字雙聲通用。要之本是一物。非叚借也。从虫。我聲。五何切。十七部。今音則魚綺反。在十六部。

蛾的百科
昆虫,与蝴蝶相似,体肥大,触角细长如丝,翅面灰白,静止时,翅左右平放,常在夜间活动,有趋光性。
蛾
蛾在中间的词语
以蛾结尾的成语
蛾的英文翻译
moth