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 póu
注音:ㄆㄡˊ
部首:
五笔:YVEU
笔画:12
五行:金
结构:上下
unicode:88d2
gbk码:d9f6
部首笔画:6
笔顺:丶一ノ丨一フ一一ノフノ丶
裒的基本解释

1.聚:~辑。~然成集。

2.取出:~多益寡(取有余,补不足)。

裒的介绍

〈动〉

  1. 聚集 。

    如:裒刻(搜括,聚敛);裒览(收集和阅览);裒整(聚集整顿);裒积(聚敛积贮);裒录(收集辑录);裒多益寡(多接受别人意见,弥补自己的不足);裒汇(汇集;辑集);裒啸(形容人群呼噪杂乱)

  2. 减去 。

    如:裒益(减少和增加);裒多增寡(裒多益寡);裒多益寡(减多余以补不足)

  3. 通“俘”。虏获

    裒荆之旅。——《诗·商颂》

裒的释意
裒〈动〉
聚集
集;辑集);裒啸(形容人群呼噪杂乱)
减去
通俘”。虏获
裒荆之旅。--《诗·商颂》
裒辑
爰命史臣,裒辑圣政。--陈傅良《跋御制圣政序记》
此书系从类书中裒辑而成
裒敛
专务裒敛
裒póu
⒈聚集~集。
⒉减少~多益寡(减多补少)。
裒的康熙字典解释

裒【申集下】【衣部】 康熙筆画:13画,部外筆画:7画

《唐韻》薄侯切《集韻》《正韻》蒲侯切,𠀤音抔。《爾雅·釋詁》聚也。《詩·小雅》原隰裒矣,兄弟求矣。

《周頌》敷天之下,裒時之對。

《爾雅·釋詁》多也。

《玉篇》減也。《易·謙卦》君子以裒多益寡。

《集韻》房尤切,音浮。義同。

博毛切。同襃。詳襃字註。或作裦。

裒的说文解字解释

襃【卷八】【衣部】

衣博裾。从衣,𠊻省聲。𠊻,古文𠈃。博毛切

说文解字注

(襃)衣博裾。博裾謂大其袌囊也。漢書。褒衣大袑。謂大其衣絝之上也。引伸之爲凡大之偁。爲褒美。从衣。𠊻省聲。博毛切。古音在三部。𣜩作褒、作裒。𠊻古文𠈃

裒的古汉语解释
póu
①<动>聚集。《陈书·侯安都传》:“~敛无厌。”
②<动>减少。《周易·谦卦·象传》:“君子以~多益寡。”
bāo<形>衣襟宽大。《盐铁论·利议》:“文学~衣博带。”
裒的百科
裒是一个中文汉字,念做póu。有两种含义,1.聚集,~集。~辑。~敛。2.减少,~多益寡(减有余以补不足)。一读bāo,用作人名时。王裒(bāo)(?—311)字伟元,城阳营陵(今山东昌乐)人。东汉大司农郎中令王脩之孙,司马王仪之子。西晋学者,因父为司马昭所杀,不臣西晋,三徵七辟皆不就,隐居教授,善书。
裒
以裒结尾的词语
裒的英文翻译
praise; collect, gather, assembl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