诐的基本解释
-
1.辩论。
2.不正:~辞(邪僻的言论)。
诐的介绍
〈动〉
(形声。从言,皮声。本义:辩论)
同本义
诐,辩论也。——《说文》。段玉裁注:“此诐字正义。皮,剥取兽革也。披,析也。凡从皮之字,皆有分析之意,故诐为辩论也。”
谄媚
险诐阴贼。——《汉书》
〈形〉
通“颇”( pō)。偏颇,不正 [biased,biassed]
不从俗而诐行兮。——《楚辞·刘向·离世》
诐辞知其所蔽,淫辞知其所陷,邪辞知其所离。——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
又如:诐行(不正当的行为);诐辞(偏颇邪僻的言论)
诐的解释
诐 <动>
(形声。从言,皮声。本义:辩论)
同本义 [argue]
诐,辩论也。--《说文》。段玉裁注:“此诐字正义。皮,剥取兽革也。披,析也。凡从皮之字,皆有分析之意,故诐为辩论也。”
谄媚 [flatter]
险诐阴贼。--《汉书》
诐 <形>
通“颇”。偏颇,不正 [biased,biassed]
不从俗而诐行兮。--《楚辞·刘向·离世》
诐辞知其所蔽,淫辞知其所陷,邪辞知其所离。--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
又如:诐行(不正当的行为);诐辞(偏颇邪僻的言论)
诐的释意
诐
(形声。从言,皮声。本义辩论)
同本义
诐,辩论也。--《说文》。段玉裁注此诐字正义。皮,剥取兽革也。披,析也。凡从皮之字,皆有分析之意,故诐为辩论也。”
谄媚
险诐阴贼。--《汉书》
诐
通颇”。偏颇,不正
不从俗而诐行兮。--《楚辞·刘向·离世》
诐辞知其所蔽,淫辞知其所陷,邪辞知其所离。--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
又如诐行(不正当的行为);诐辞(偏颇邪僻的言论)
诐bì 1.偏颇;不正。 2.谄佞。
诐的更多解释
诐 bi 部首 讠 部首笔画 02 总笔画 07 诐
(1)
詖
bì
(2)
(形声。从言,皮声。本义辩论)
(3)
同本义 [argue]
诐,辩论也。--《说文》。段玉裁注此诐字正义。皮,剥取兽革也。披,析也。凡从皮之字,皆有分析之意,故诐为辩论也。”
(4)
谄媚 [flatter]
险诐阴贼。--《汉书》
诐
(1)
詖
bì
(2)
通颇”(pō)。偏颇,不正 [biased,biassed]
不从俗而诐行兮。--《楚辞·刘向·离世》
诐辞知其所蔽,淫辞知其所陷,邪辞知其所离。--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
(3)
又如诐行(不正当的行为);诐辞(偏颇邪僻的言论)
诐
(詖)
bì ㄅㄧ╝
偏颇,邪僻~行。~辞。
郑码sxi,u8bd0,gbkd79d
笔画数7,部首讠,笔顺编号4553254
诐的古汉语解释
诐
bì
①<名>偏颇;邪僻。陆九渊《与张辅之》:“古之所谓曲学~行者,不必淫邪放僻。”
②<形>巧言谄媚。《汉书·礼乐志》:“民渐渍恶俗,贪饕险~,不闲义理。”
诐的英文翻译
biased; one-sided; argu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