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
注音:ㄈㄨ
部首:
五笔:KHFW
笔画:11
五行:水
结构:左右
unicode:8dba
gbk码:f5c3
部首笔画:7
笔顺:丨フ一丨一丨一一一ノ丶
趺的基本解释

1.同“跗”。

2.碑下的石座:石~。龟~。

趺的介绍

〈名〉

  1. 同“跗”。脚背

    摩趺,攘臂以游其间。——欧阳修《送方希则序》

    又如:趺踝(脚背和踝骨。指趺坐)

  2. 同“跗”

  3. 昧爽窗前,双趺独立。——《刻兵略纂闻述》

    又如:趺迹(脚)

  4. 山脚

    桥在山趺之次,故流颇急。——清· 平云《孤儿记》

  5. 花萼 。

    如:趺萼(花的萼片)

  6. 足迹

    在南安十四年,每执书就明,倚立庭砖,岁久双趺隐然。——《宋史》

  7. 碑下的石座

    趺上不得过四尺。——封演《封氏闻见记·碑碣》

    又如:趺坐(石碑底座。也作趺座);趺莲(莲座);螭首龟趺。又指器物的底座。

    如:趺架(放置物件的座架)

〈动〉

  1. 两足交叠而坐 [sit cross-legged on]。

    如:跌坐(盘腿而坐);趺足(脚心朝上、脚背朝下盘起腿来);趺跏(双足交叠而坐)

趺的释意
趺〈名〉
同跗”。脚背
摩趺,攘臂以游其间。--欧阳修《送方希则序》
又如趺踝(脚背和踝骨。指趺坐)
同跗”
昧爽窗前,双趺独立。--《刻兵略纂闻述》
又如趺迹(脚)
山脚
桥在山趺之次,故流颇急。--清·平云《孤儿记》
花萼
足迹
在南安十四年,每执书就明,倚立庭砖,岁久双趺隐然。--《宋史》
碑下的石座
趺上不得过四尺。--封演《封氏闻见记·碑碣》
又如趺坐(石碑底座。也作趺座);趺莲(莲座);螭首龟趺。又指器物的底座。如趺架(放置物件的座架
趺fū
⒈脚背~面。
【~骨】跖骨和胫骨之间的骨,构成脚跟和脚面的一部分,由七块小骨组成。
趺的康熙字典解释

趺【酉集中】【足部】 康熙筆画:11画,部外筆画:4画

《廣韻》甫無切《集韻》風無切,𠀤音膚。《集韻》與跗同。《束皙·補亡詩》白華絳趺。《註》趺與跗同。《劉禹錫·奚陟𥓓》螭首龜趺。

《釋名》拜于丈夫爲趺,趺然屈折下視地也。

《廣韻》跏趺,大坐也。《婆娑論》:結跏趺坐,是相員滿。

趺的说文解字解释

趺【卷十】【夫部】

丈夫也。从大,一以象簪也。周制以八寸爲尺,十尺爲丈。人長八尺,故曰丈夫。凡夫之屬皆从夫。甫無切

说文解字注

(夫)丈夫也。从穴一。从一大則爲天。从大一則爲夫。於此見人與天同也。天之一、冒大上。爲㑹意。夫之一、毌大首。爲象形。亦爲㑹意。一㠯象先。先、首筓也。俗作簪。依御覽宜補冠而後簪、人二十而冠、成人也十二字。此說以一象簪之意。甫無切。五部。周制八寸爲尺。尺部曰。中婦人手長八寸謂之咫。周尺也。十尺爲丈。十部曰。丈、十尺也。从又持十。人長八尺。見考工記。故曰丈夫。此說人偁丈夫之?。凡夫之屬皆从夫。

趺的古汉语解释
①<名>花托。束晢《补亡诗》:“白华绛~,在陵之陬。”
②<名>碑下的石座。刘禹锡《奚公神道碑》:“螭首龟~,德辉是纪。”
③<名>通“跗”脚背。
④<形>双足交叠而坐。苏轼《将往终南山和子由见寄》:“终朝危坐学僧~,闭门不出闲履凫。”
⑤<名>足迹;脚印。《宋史·张九成传》:“岁久,双~隐然。”
趺的百科
趺,读作:fū。形声字。字从足从夫,夫亦声。“足”指脚,“夫”意为“外侧”、“外表”。“足”与“夫”联合起来表示“足背”(即“足外侧”,相对于“足内侧”而言。“足内侧”即脚底、脚掌)。汉字本义:足背。
趺
趺的英文翻译
back of the foo; sit cross-legg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