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 zhǐ
注音:ㄓˇ
部首:
五笔:KHHG
笔画:11
五行:金
结构:左右
unicode:8dbe
gbk码:d6ba
部首笔画:7
笔顺:丨フ一丨一丨一丨一丨一
趾的基本解释

1.脚指头:~骨。

2.古指脚:~高气扬。

趾的介绍

〈名〉

  1. (形声。从足,止声。古所谓趾,指足,不指脚趾。脚指叫做指,趾是“止”的后起字。本义:脚)

  2. 同本义

    三之日于耜,四之日举趾。——《诗·豳风·七月》

    贲其趾。——《易·贲卦》

    屦校灭趾。——《易·噬嗑卦》

    麟之趾。——《诗·周南·麟之趾》

    今君若步玉趾。——《左传·昭公七年》

    足趾之所不蹈。——左思《吴都赋》。 王力注:“足趾是同义词连用,‘趾’不是足指。”

    又如:趾股(腿脚);趾踵(脚);趾踵相接(形容人数之多);趾爪(脚爪)

  3. 脚指头

    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。——明· 魏学洢《核舟记》

    又如:脚趾(脚前端的分支);鹅鸭之类趾间有蹼;趾绊(本屐上的趾袢儿);趾趾(足尖轻轻着地行走的声音)

  4. 支撑器物的脚

    鼎颠趾。——《易·鼎》

  5. 通“址”。基址

    略基趾。——《左传·宣公十一年》

    亭亭峻趾。——左思《魏都赋》

    去上西山趾。——阮籍《咏怀》

趾的释意
(形声。从足,止声。古所谓趾,指足,不指脚趾。脚指叫做指,趾是止”的后起字。本义脚)
同本义
三之日于耜,四之日举趾。--《诗·豳风·七月》
贲其趾。--《易·贲卦》
屦校灭趾。--《易·噬嗑卦》
麟之趾。--《诗·周南·麟之趾》
今君若步玉趾。--《左传·昭公七年》
足趾之所不蹈。--左思《吴都赋》。王力注足趾是同义词连用,‘趾’不是足指。”
又如趾股(腿脚);趾踵(脚);趾踵相接(形容人数之多);趾爪(脚爪)
脚指头
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。--明·魏学洢《核舟记》
又如脚趾(脚前端的分支);
趾zhǐ
⒈脚~高气扬(形容骄傲自大,得意忘形)。
⒉脚指头脚~。鹅、鸭、龟等~间有蹼。
⒊〈古〉通"址"。地基遗~。亭亭(高大)峻~。
趾的康熙字典解释

趾【酉集中】【足部】 康熙筆画:11画,部外筆画:4画

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諸市切《正韻》諸氏切,𠀤音止。《爾雅·釋言》趾,足也。《釋名》趾,止也。言行一進一止也。《易·賁卦》賁其趾。《詩·豳風》四之日舉趾。《禮·曲禮》請袵何趾。

《左傳·宣十一年》略基趾。《註》趾,城足也。

《禮·王制》南方曰蠻,雕題交趾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交趾郡,屬交州。

通作止。《前漢·𠛬法志》當斬左止者,笞五百。《註》師古曰:止足也。

趾的说文解字解释

止【卷二】【止部】

下基也。象艸木出有址,故以止爲足。凡止之屬皆从止。諸市切

说文解字注

(止)下基也。與?同部同義。象艸木出有阯。止象艸木生有阯。屮象艸木初生形。𡳿象艸過屮枝莖益大。出象艸木益滋上出達也。故㠯止爲足。此引伸假借之法。凡以韋爲皮韋、以朋爲朋黨、以來爲行來之來、以西爲東西之西、以子爲人之偁皆是也。以止爲人足之偁與以子爲人之偁正同。許書無趾字。止卽趾也。詩麟之止。易賁其止、壯于前止。士昏禮北止。注曰。止、足也。古文止爲趾。許同鄭从今文。故不錄趾字。如从今文名、不錄古文銘也。或疑銘趾當爲今文。名止當爲古文。周尚文。自有委曲煩重之字不合於倉頡者。故名止者、古文也。銘趾者、後出之古文也。古文禮今文禮者、猶言古本今本也。古本出於周、從後出之古文。今本行於漢、轉從冣初之古文。猶𣜩楷之體、時或有捨小篆用古籒體者也。諸市切。一部。凡止之屬皆从止。

趾的古汉语解释
zhǐ
①<名>脚。《左传·桓公十三年》:“举~高,心中固矣。”
②<名>踪迹;行动所留下的痕迹。王勃《观佛迹寺》:“松崖圣~余。”
③<名>通“址”,地基。左思《魏都赋》:“亭亭峻~。”【又】<名>山脚。阮籍《咏怀》:“去上西山~。”
趾的谜语
1.此路不通(打一汉字)
2.止于脚下(打一字)
趾的百科
脚:趾高气扬。脚指头:趾骨。趾甲。踪迹:“庶追芳趾”。古同“址”。部首:足
趾
以趾结尾的成语
趾的英文翻译
tracks, footprints; to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