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
注音:ㄅ一ˋ
部首:
五笔:KHXF
笔画:13
五行:水
结构:左右
unicode:8df8
gbk码:f5cf
部首笔画:7
繁体:
笔顺:丨フ一丨一丨一一フノフ一丨
跸的基本解释

帝王出行时,开路清道,禁止通行;泛指跟帝王行止有关的事情:驻~(帝王出行时沿途停留暂住)。

跸的释意
(从足,毕声。本义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,禁止他人通行)
同本义
出称警入言。--《汉书·梁孝王武传》
大祭祀、丧祀之事,设门燎,跸宫门庙门。--《周礼》
又如跸路(跸道。帝王出行时所经过的道路。清理道路,禁止百姓通行);跸声(清道的吆喝声)
指帝王出行的车驾
县人来,闻跸,匿桥下。--《史记》
又如驻跸(指帝王出行沿途暂住)
跸bì 1.古代帝王出行时,禁止行人以清道。 2.指帝王的车驾或行幸之处。 3.站立不正。
跸的康熙字典解释

蹕【酉集中】【足部】 康熙筆画:18画,部外筆画:11画

《廣韻》𤰞吉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壁吉切,𠀤音必。《玉篇》同䟆。《周禮·天官·宮正》凡邦之事蹕。《註》國有事,王當出,則宮正主禁絕行,若今衞士塡街蹕也。

《夏官·隷僕》掌蹕宮中之事。《註》蹕,謂止行者淸道,若今時警蹕。《漢官儀註》皇帝輦左右侍帷幄者稱警,出殿則傳蹕,止行人淸道也。《古今注》警蹕,所以戒行徒。《周禮》蹕而不警。秦制出警入蹕。謂出軍者皆警戒,入國者皆蹕止也。

蹕路也,所行者皆警於塗路。

《集韻》毗至切,音鼻。

必至切,音畀。義𠀤同。

《篇海》足偏任也。《列女傳》立不蹕。

跸的说文解字解释

䟆【卷二】【走部】

止行也。一曰竈上祭名。从走畢聲。卑吉切

说文解字注

(䟆)止行也。今禮經皆作蹕。惟大司寇釋文作䟆。云本亦作蹕。是可見古經多後人改竄。亦有僅存古字也。五經文字曰。䟆、止行也。梁孝王傳。出稱警。入言䟆。一曰竈上祭名也。篇、韵皆有襅字。云竈上祭。从走。畢聲。卑吉切。十二部。

跸的古汉语解释
①<动>指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,不准行人过往。【又】泛指帝王出行的车驾行列.杜甫《赠李八秘书三十韵》:“往时中补右,扈~上元初。”
②<动>倾斜,重心偏向一方。
跸的百科
跸bì,中国汉字,从足,毕声。本义: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,禁止他人通行。。
跸
以跸开头的词语
跸在中间的词语
跸在中间的成语
跸的英文翻译
emp; clear way, make room fo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