邶的基本解释
-
1.周朝国名,在今河南汤阴南。
2.姓。
邶的介绍
〈名〉
古国名 。周武王封殷纣王之子武庚于此,约相当于今河南省淇县以北,汤阴县东南一带地方
邶的释意
邶
古国名
邶bèi亦作"鄁"。
①古国名。周武王克商后,分朝歌以北之地为邶,南为鄘,东为卫。以邶封纣子武庚。武庚叛,周公尽以其地封弟康叔,而迁邶鄘之民于雒邑。
②邶地之乐。《诗》有《邶飈》十九篇。
邶的康熙字典解释
邶【酉集下】【邑部】 康熙筆画:12画,部外筆画:5画
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蒲昧切《正韻》步昧切,音佩。《說文》故商邑,自河內朝歌以北是也。《詩·邶風·小序》武王克商,分朝歌而北謂之邶。
又《集韻》補昧切,音背。齊地名。《左傳·襄二十八年》齊與晏子邶殿其鄙六十。與商之邶名同地異。《廣韻》同鄁。
邶的说文解字解释
邶【卷六】【邑部】
故商邑。自河内朝歌以北是也。从邑北聲。補妹切
说文解字注
(邶)故商邑。商、畿內之地也。邑、國也。商頌曰。商邑翼翼。自河內朝歌㠯北是也。河內朝歌、二志同。前志曰。朝歌、紂所都。詩諩曰。邶庸衞者、商紂畿內方十里之地。武王伐紂以其京師封紂子武庚爲殷後。三分其地置三監。使管叔、蔡叔、霍叔尹而敎之。自紂城而北謂之邶。南謂之庸。東謂之衞。後三監導武庚叛。成王殺武庚。伐三監。更於此三國建諸矦。封康叔於衞。使爲之長。後世子孫稍幷彼二國。混而名之。從其國本而異之。爲邶庸衞之詩焉。故邶城在今河南衞輝府府東北。通典曰。故庸城在新鄉縣縣西南三十二里。从邑。北聲。補妹切。古音在一部。
邶的百科
邶bèi形声。字从邑,从北,北亦声。“北”指“(帝王)退居之方”(帝王上朝执政的地方在宫中靠南,退朝休息的地方在宫中靠北)。“北”与“邑”联合起来表示“退位帝王居住之邑”。本义:退位帝王居住之邑。说明:周武王伐纣之后,商王室就退位了。这个退位的王室由纣子武庚代表。武庚被安置在“邶”。

以邶开头的词语
邶的英文翻译
place in today's Henan provinc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