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 liàng liáng
注音:ㄌ一ㄤˊ ㄌ一ㄤˋ
部首:
五笔:JGJF
笔画:12
五行:火
结构:上下
unicode:91cf
gbk码:c1bf
部首笔画:7
笔顺:丨フ一一一丨フ一一丨一一
量的基本解释
[ liàng ]

1.测量东西体积多少的器物。如升、斗等。

2.限度:胆~。力~。

3.数量:降雨~。产~。

4.估计;衡量:~力而行。

5.哲学范畴。指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、程度、速度等,即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,如多少、大小、高低、轻重、快慢等。

[ liáng ]

1.用器具确定东西的多少、长短或其他性质:~地。~血压。

2.估计;衡量:打~。思~。

量的介绍

1. 量 [liang]2. 量 [liàng]3. 量 [liáng]

量 [liang]
  1. ——见“打量”( dǎliang);“掂量”( diāngliang)

  2. 另见 liáng;liàng

量 [liàng]

〈名〉

  1. 量器,计算物体容积的器具,如斗斛一类的容器

    齐旧四量:豆、区、釜、钟。——《左传》

    又如:量度(测量容量和长度的标准);量鼓(古量器名。量可知斗斛之数;鼓是量器名)

  2. 数量;数目 。

    如:产量(产品的总量);少量(比较少的数量和分量);量度(事物在数量上、程度上的变化);量数(即数量)

  3. 度量;器量

    上(皇上)少有大量。——李延寿《南史》

    又如:量窄(气量狭小);量浅(器量狭小);量气(气量);量识(识量,器量见识)

  4. 容量,容受事物的限度

    唯酒无量,不及乱。——《论语·乡党》

    又如:酒量;饭量;容量;量中(指满足一定数额)

  5. 由某一化学试验结果所得到的并用来表示被试验物质特征的数值 。

    如:脂肪油的含碘量

  6. 标准;规格

    黄金者,用之量也。——《管子·乘马》

    又如:量度(计量多少和长短的标准)

  7. 抱负

    瑜雅量高致。——《三国志》

  8. 才华

    刘备以 亮有殊量。——《三国志》

〈动〉

  1. 估量;揣度

    蚍蜉撼大树,可笑不自量。——韩愈《调张籍诗》

    愿将军量力而处之。——《资治通鉴》

    又如:量入为出;忖量;量抹(量视。轻视,蔑视);量人(衡量长短,以至苛责于人);量才称职(审量人的才能,授予适当的职务)

  2. 料想

    自君别我后,人事不可量。——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

  3. 如:量度(量忖。思量,考虑);量他不敢来

  4. 另见 liáng;liang

量 [liáng]

〈动〉

  1. (形声。本义:用量器计算容积或长度)

  2. 同本义

    量,称轻重也。——《说文》。段注:“称者,铨也。汉志曰:量者,所以量多少也。衡权者,所以均物平轻重也。此训量为称轻重者,有多少斯有轻重,视其多少可辜搉其重轻也,其字之所以从重也。”

    苦称量之不审也兮。——《楚辞·惜誓》

    为之斗斛以量之。——《庄子·胠箧》

    不量凿而正枘兮。——《楚辞·离骚》

    量入以为出。——《礼记·王制》

    又如:比量(不用尺而用手、绳、棍等大概地量一量;比试);量柴头数米角比喻做事小气吝啬,斤斤计较;量地(丈量土地);量酒(量酒人,量酒博士。都指酒店中接待顾客的伙计);量珠(以斗量明珠以买侍妾。后指纳妾为量珠之聘);量视(衡量;看待)料量(计量);量校(以量器测定校核)

  3. 衡量,酌量

    事君者量而后入。——《礼记·少仪》。注:“量其事意合成否。”

    量功名日,分财用,平板干。——《左传》

    则胜负之数,存亡之理,当与秦相较,或未易量。—— 苏洵《六国论》

    进步未可量。——清· 梁启超《饮冰室合集·文集》

    度德量力。——《三国志·诸葛亮传》

    量敌之众寡。——宋· 王安石《答司马谏议书》

    量力而处之。——《资治通鉴》

    又如:量移(被贬谪在边远地方的官员遇大赦时酌量移到京郊)

  4. 通“緉”。双

    未知一生当箸几量屐?——《世说新语·雅量》

  5. 另见 liàng;liang

量的释意
量〈动〉
(形声。本义用量器计算容积或长度)
同本义
量,称轻重也。--《说文》。段注称者,铨也『志曰量者,所以量多少也♀权者,所以均物平轻重也。此训量为称轻重者,有多少斯有轻重,视其多少可辜搉其重轻也,其
字之所以从重也。”
苦称量之不审也兮。--《楚辞·惜誓》
为之斗斛以量之。--《庄子·胠箧》
不量凿而正枘兮。--《楚辞·离骚》
量入以为出。--《礼记·王制》
又如比量(不用尺而用手、绳、棍等大概地量一量;比试);量柴头数米角比喻做事小气吝啬,斤斤计较;量地(丈量土地);量酒(量酒人,量酒博士。都
量liàng
⒈量具,计算东西体积多少的器具,如升、斗、量杯等。
⒉限度限~。饭~。气~。力~。胆~。
⒊数的多少数~。质好~多。批~生产。
⒋估计,审度~材录用。~入为出。
量liáng
⒈用器物测定东西的大小、长短、多少等~布。~米。~温度。~血压。
⒉斟酌,研讨思~。商~。估~。
量的康熙字典解释

量【酉集下】【里部】 康熙筆画:12画,部外筆画:5画

〔古文〕𨤦𨤥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力讓切《正韻》力仗切,𠀤音亮。《集韻》斗斛曰量。《書·舜典》協時月正日,同律度量衡。《釋文》量,力尚切,斗斛也。《左傳·昭三年》齊舊四量,豆區釜鍾。《禮·明堂位》頒度量,而天下大服。《註》量,謂豆、區、斗、斛、筐、筥所容受。《前漢·律歷志》量者,龠、合、升、斗、斛也。

《正韻》度量,能容之謂量。《蜀志·黃權傳》魏文帝察其有局量。《程子遺書》或問:量可學乎。曰:可。學進則識進,識進則量進,人量隨識長,亦有識高而量不長者,識未至也。

限也。《禮·禮運》月以爲量。《疏》量,猶分限也。

《禮·曲禮》凡祭宗廟之禮幣曰量幣。《釋文》量,音亮。

音良。

審也。《禮·少儀》事君者量而后入,不入而后量。《釋文》量,音亮。

酒量。《論語》惟酒無量不及亂。《東都事略》太祖謂王審琦曰:天必賜卿酒量。

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呂張切《正韻》龍張切,𠀤音良。《說文》稱輕重也。《馮衍·遂志賦》弃衡石而意量兮。

《廣韻》度多少也。《增韻》槪量多寡也。《唐書·武后紀》補闕連車載,拾遺平斗量。

度長短也。《周禮·夏官》量人。《註》量,猶度也。謂以丈尺度地。《前漢·枚乗傳》銖銖而稱之,至石必差。寸寸而度之,至丈必過。石稱丈量,徑而寡失。

《韻會》商量。

《博雅》量,度也。《左傳·隱十一年》度德而處之,量力而行之。《釋文》量,音良。《韓愈詩》蚍蜉撼大樹,可笑不自量。○按古文亮、良二音通,今讀度量,器量爲亮,讀丈量,商量爲良,二音遂分。

《山海經》犬封國有文馬,縞身朱𩯡,目若黃金,名曰吉量。《註》郭璞曰:一作良。

《字彙補》與緉同。雙履也。《世說》阮孚曰:未知能著幾量屐。

量的说文解字解释

量【卷八】【重部】

稱輕重也。从重省,曏省聲。𨤦,古文量。呂張切文二重一

说文解字注

(量)稱輕重也。稱者、銓也。漢志曰。量者、所以量多少也。衡權者、所以均物平輕重也。此訓量爲稱輕重者。有多少斯有輕重。視其多少可辜搉其重輕也。其字之所以从重也。引伸之凡料理曰量。凡所容受曰量。从重省。曏省聲。吕張切。十部。按亦去聲。

𨤥)古文。

量的古汉语解释
liàng
①<名>升斗之类的量器。《汉书·律历志》:“斗者,聚升之~也。”
②<名容量;限量>。《论语·乡党》:“唯酒无~,不及乱。”
③<名>气量;度量。《三国志·诸葛亮传》:“刘备以亮有殊~,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。”
④<动>估量;估计。《少年中国说》:“其进步未可~也。”
liáng
①<动>用量器计算东西的多少、长短。《高祖还乡》:“还酒债,偷~了豆几斛。”
②<动>思量;考虑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“作计何不~。”
量的谜语
1.日下一横长,里字下边藏(打一汉字)
2.一墙之隔,太阳找不到里面(打一字)
3.太阳能照一里地(打一字)
4.身上有重量日行才一里(打一汉字)
5.一日千里(打一汉字)
量的百科
现象、物体或物质的特性,其大小可用一个数和一个参照对象表示。确定、计测东西的多少、长短、高低、深浅、远近等的器具。用计测器具或其他作为标准的东西确定、计测。估计,揣测。能容纳、禁受的限度。数的多少。审度。
量
量的近义词
量的反义词
量的英文翻译
measure, quantity, capacit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