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
注音:ㄒㄨ
部首:
五笔:FDMJ
笔画:14
五行:金
结构:上下
unicode:9700
gbk码:d0e8
部首笔画:8
笔顺:一丶フ丨丶丶丶丶一ノ丨フ丨丨
需的基本解释

1.需要:~求。按~分配。

2.需用的财物:军~。

需的介绍

〈动〉

  1. (会意。从雨而声。“需”指遇雨,停在那里等待。本义:等待)

  2. 同本义

    需,须也。——《易·需》。传:“需者,待也。”

    聂许闻之需役。——《庄子·大宗师》

    九江需次今几年,去去渌水依红莲。—— 宋· 楼钥《送袁恭安赴江州节推》

    略举数端,以需善择。——清· 包世臣《文谱》

    又如:需次(候补官员依照资历补缺);需铨(等待铨选录用)

  3. 需要

    零星需用亦在账房内开销。——《红楼梦》

    又如:按需分配;必需;需用(需要的用度)

  4. 索取

    只为前日毛延寿,指写丹青,遍需金帛。—— 明· 陈玉阳《昭君出塞》

    需,索也。——《古今韵会举要》

    又如:需勒(勒索)

  5. 迟疑;观望

    率故多尤,需为事贼。——《文心雕龙》

    又如:需缓(迟缓);需滞(授职后迟迟不能赴任)

  6. 应该;必然

    儒者本无所谓教,达而在上,穷而在下,需不能出此范围。——清· 王韬《原道》

    又如:需要

〈名〉

  1. 需用的东西

    与民均纳供需。——《元史·成宗纪二》

    又如:军需

需的释意
(会意。从雨而声。需”指遇雨,停在那里等待。本义等待)
同本义
需,须也。--《易·需》。传需者,待也。”
聂许闻之需役。--《庄子·大宗师》
九江需次今几年,去去渌水依红莲。--宋·楼钥《送袁恭安赴江州节推》
略举数端,以需善择。--清·包世臣《文谱》
又如需次(候补官员依照资历补缺);需铨(等待铨选录用)
需要
零星需用亦在账房内开销。--《红楼梦》
又如按需分配;必需;需用(需要的用度)
索取
只为前日毛延寿,指写丹青,遍需金帛。--明·陈玉阳《昭君出塞》
需xū
⒈要求,应该有,必须有~要。~求。必~品。按~分配。
⒉必须要用的物资军~品。
需nuò 1.懦弱;畏怯。
需ruǎn 1.柔软。
需的康熙字典解释

需【戌集中】【雨部】 康熙筆画:14画,部外筆画:6画

〔古文〕𩂉《唐韻》相兪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詢趨切,𠀤音須。《說文》𩓣也。遇雨不進,止𩓣也。从雨而聲。易曰:雲上于天需。《註》徐鉉曰:李陽冰據易雲,上于天云:當从天。然諸本皆从而,無从天者。《玉篇》卦名。《易·需彖》需,須也。險在前也。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》輈人,行數千里,馬不契需。《疏》從易需卦之需。《釋文》音須。《莊子·徐無鬼》濡需者,豕蝨是也。《註》濡則不去,需則有待。

《集韻》一曰疑也。《韻會》遲疑需待也。《左傳·哀十四年》需事之賊也。

《韻會》索也。

《字彙》姓也。

《集韻》汝朱切,音儒。韋柔滑貌。《戰國策》其需弱者來使,則王必聽之。《註》需,音儒。《集韻》或作𠟺

《集韻》《正韻》𠀤乳兗切,音耎。《集韻》本作𨋚,柔也。或作輭。軟濡,通作耎。《韻會》本作㓴。或作𠟺。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》鮑人,欲其柔滑,而腛脂之,則需。《註》故書需作𠟺𠟺,讀爲柔需之需。《釋文》需,人兗反。

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·弓人》薄其帤則需。《註》需,謂不充滿。《疏》需襦不進,故爲不充滿。陸云:罷需。

《集韻》奴亂切,音糯。弱也。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》馬不契需。《註》需,讀爲畏需之需。《釋文》又乃亂反。《集韻》本作偄。或作愞懦燸耎。

《韻會補》鄭𤣥周易註,需,讀爲秀。陽氣秀而不直前者,畏上坎也。

需的说文解字解释

需【卷十一】【雨部】

𩓣也。遇雨不進,止𩓣也。从雨而聲。《易》曰:“雲上於天,需。”相俞切〖注〗臣鉉等案:李陽冰據《易》“雲上於天”云:“當从天”。然諸本及前作所書皆从而,無有从天者。〖注〗𩂉,古文。

说文解字注

(需)䇓也。䇓者、待也。以㬪韵爲訓。易彖傳曰。需、須也。須卽䇓之叚借也。左傳曰。需、事之賊也。又曰。需、事之下也。皆待之義也。凡相待而成曰需。遇雨不進止䇓也。从雨而。遇雨不進、說从雨之意。而者、䇓之意。此字爲會意。各本作而聲者、非也。公羊傳曰。而者何。難也。穀梁傳曰。而、緩辭也。而爲遲緩之辭、故从而。而訓須。須通䇓。从而猶从䇓也。春秋經。已丑。葬我小君頃熊雨。不克葬。庚寅。日中而克葬。是从雨而之證也。相俞切。古音在四部。易曰。雲上于天需。易需卦象傳文。此偁易以證从雨之意。雲上于天者、雨之兆也。宋衷曰。雲上于天、需時而降雨。

需的古汉语解释
①<动>等待。《周易·需卦》:“云上于天,~。”【引】迟疑《史记·田敬仲完世家》:“~,事之贼也。”
②<动>停步;不进。张衡《应间》:“虽老氏‘曲全’,‘进道若退’,然行亦以~。”
③<动>需要(后起意义)。《宋史·高定子传》:“长宁地接夷獠,公家百~皆仰淯井盐利。”【又】需要的东西。《元史·成宗纪》:“绍诸王驸马及有分地功臣户居上都、大都、隆兴者,与民均纳供~。”
nuò<形>通“懦”。懦弱。《战国策·秦策二》:“~弱者用,而健者不用矣。”
需的百科
需字从雨从而,“而”本义为“胡须”,引申为“柔软的”,转义为“柔和的”。“雨而”指雨下得缓和而有节度,即不是暴雨,暴雨会打得庄稼七零八落;也不是久旱无雨,久旱无雨会使庄稼渴死。只有和缓而有节度的雨,才是人们需要的雨。“军需”指军粮供应定量定时,一下子到得太多,粮食吃不完会霉变,许久不到则军士们会饿肚子。从需之字中的“需”,都意为“柔软”。如“糯”指软米;“孺”指幼儿。“儒”指肩不能扛物、手不能提斧的“软人”,即书生。“襦”指棉袄;“嚅”指两片嘴唇相碰;“蠕”指无骨虫;“懦”指内心柔弱等。
需
需在中间的词语
以需开头的成语
需在中间的成语
需的英文翻译
need, require, mus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