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
注音:ㄈㄨˇ
部首:
五笔:GKMY
笔画:17
结构:左右
unicode:9b34
gbk码:f466
笔顺:一丨フ一丨フ丶ノ一丨一丨フ一一丨丶
鬴的基本解释

同“釜”。

鬴的介绍

〈名〉

  1. 同“釜”。古代的一种锅

鬴的释意
鬴là 1.见"鬴疬"。
鬴的康熙字典解释

鬴【亥集上】【鬲部】 康熙筆画:17画,部外筆画:7画

《唐韻》扶雨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奉甫切,𠀤音父。《說文》鍑屬。《玉篇》或作釜。《周禮·地官·廩人》凡萬民之食食者,人四鬴上也。人三鬴中也。人二鬴下也。《註》六斗四升曰鬴。

《爾雅·釋水》覆鬴,九河之一。《註》水中可居住,而其狀如覆𨥏

《集韻》狼狄切,音歷。與鬲同。

鬴的说文解字解释

鬴【卷三】【鬲部】

鍑屬。从鬲甫聲。釜,鬴或从金父聲。扶雨切

说文解字注

(鬴)鍑屬也。𦫵四曰豆。豆四曰區。區四曰鬴。从鬲。甫聲。扶雨切。五部。

(釜)鬴或从金。父聲。今經典多作釜。惟周禮作鬴。

鬴的百科
基本信息鬴fǔ1.锅。2.古代量器名。出处《周礼·冬官考工记第六》:量之以为鬴,深尺,内方尺而圜其外,其实一鬴,其臂一寸,其实一豆;其耳三寸。其实一升,重一钧,其声中黄钟之宫,概而不悦。其铭曰:“时文思索,允臻其极,嘉量既成,以观四国,永启厥后,兹器维则。”凡铸金之状;金与锡,黑浊之气竭,黄白次之,黄白之气竭,青白次之。青白之气竭,青气次之,然后可铸也。鬴·《周礼·考工记》:“栗氏为量。……量之以为鬴,深尺,内方尺,而园其外,其实一鬴。其臀一寸,其实.豆。其耳三寸,其贾一升。重一钧。”郑玄注:“以其容为之名也。四升曰豆,四豆曰区,四区日鬴。鬴六斗四升也。鬴十则钟。方尺积千寸。于今粟米法少二升八十一分升之二十二。其数必容鬴,此言大方耳。园其外者,为之唇。故书‘臀’作‘唇’。杜子春云当作‘臀’。谓覆之其底深一寸也。耳在旁,可举也。重三十斤。”按《考工记》所记之器,大概为官量,即标准量器,非一般日用之铺。该器各部可以分别校定鬴、豆、升三种容量之标准,一器多用。一般日用之釜,形如罂,小口大腹,两旁半环作柄。如战国齐子禾子釜。·《》所述鬴1000立方寸为六斗四升之容量,基本相合
鬴
以鬴开头的词语
以鬴结尾的词语
鬴的英文翻译
po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