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 qián
注音:ㄑ一ㄢˊ
部首:
五笔:LFON
笔画:16
五行:木
结构:左右
unicode:9ed4
gbk码:c7ad
部首笔画:12
笔顺:丨フ丶ノ一丨一一丶丶丶丶ノ丶丶フ
黔的基本解释

1.黑色:~首(古代统治阶级称老百姓)。

2.贵州的别称。

黔的介绍

〈形〉

  1. (形声。从黑,今声。本义:黑色) 同本义

    黔,黎也。从黑,今声。秦谓民为黔首,谓黑发也,同谓之黎民。——《说文》

    以为黔首则。——《礼记·祭义》

    邑中之黔。——《左传·襄公十六年》

    又如:黔口(黑嘴巴);黔黑(深黑);黔丑(污黑丑陋)

〈名〉

  1. 指百姓 。

    如:黔庶(百姓,平民);黔细(黔首和细民的别称);黔落(百姓所居的村落);黔愚(无知的百姓);黔民(平民百姓)

  2. 贵州省的简称 。

    如:黔江(即乌江)

〈动〉

  1. 晒黑,染黑,熏黑

    乌不日黔而黑。——《庄子·天运》

    或黔其庐。——清· 薛福成《观巴黎油画记》

    又如:黔突(本指烟囱熏黑,也用以称烟囱);黔突暖席(烟囱变黑,坐席变为温暖)

  2. 通“黥”。在犯人脸上刺刻涂墨的刑罚 。

    如:黔劓(在脸上刺刻涂墨和割鼻)

黔的释意
黔〈形〉
(形声。从黑,今声。本义黑色) 同本义
黔,黎也。从黑,今声。秦谓民为黔首,谓黑发也,同谓之黎民。--《说文》
以为黔首则。--《礼记·祭义》
邑中之黔。--《左传·襄公十六年》
又如黔口(黑嘴巴);黔黑(深黑);黔丑(污黑丑陋)
黔 〈名〉
指百姓
贵州省的简称
黔 〈动〉
晒黑,染黑,熏黑
乌不日黔而黑。--《庄子·天运
黔qián
⒈黑色~口。
⒉贵州的简称。
黔的康熙字典解释

黔【亥集下】【黑部】 康熙筆画:16画,部外筆画:4画

〔古文〕𦌣《唐韻》巨淹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其淹切《正韻》其廉切,𠀤音箝。《廣雅》黑也。《說文》黔,黎也。秦謂民爲黔首,謂黑色也。周謂之黎民。一說黑巾蒙首,故謂黔首。

與鈐通。《易·說卦》艮爲黔喙之屬。《註》冷氏曰:鳥善以喙止物者。

郡名。《史記·秦始皇紀》秦置黔中郡。

縣名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琅邪郡黔陬縣。

《集韻》其嚴切,音鉗。黃黑色也。

《集韻》居嚴切。義同。

《廣韻》巨金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渠金切,𠀤音琴。黔羸,神名。《楚辭·遠遊》造黔羸而見之兮。亦作黔雷。《司馬相如·大人賦》左𤣥冥而右黔雷。《註》神名。

姓。《禮·檀弓》齊有黔敖。《前漢·古今人表》作禽敖。

黔的说文解字解释

黔【卷十】【黑部】

黎也。从黑今聲。秦謂民爲黔首,謂黑色也。周謂之黎民。《易》曰:“爲黔喙。”巨淹切

说文解字注

(黔)黎也。黎、履黏也。與驪?字同音。故借爲黑義。耇下曰。老人面凍黎若垢。謂凍黑也。俗作黧。小徐本作黧。乃用俗字改許也。从黑。今聲。巨淹切。七部。秦謂民爲黔首。謂黑色。秦始皇本紀。二十六年。更名民曰黔首。應劭曰。黔亦黎黑也。祭義。明命鬼神。以爲黔首則。正義云。此孔子言。非當秦世。錄記之人在後變改之耳。按本紀泰山刻石。親巡遠黎。刻碣石門。黎庶無繇。尙沿周語也。琅邪臺刻石三言黔首。之罘刻石、會稽刻石各言黔首者一。皆用秦制也。周謂之黎民。大雅雲漢、禮記大學黎民皆訓衆民。釋詁曰。黎、衆也。詩桑柔傳曰。黎、齊也。宋人或以黑色訓黎民。殊誤。許言此者、證秦以前無黔首之偁耳。非謂黎黔同義。易曰。爲黔喙。說卦傳文。謂艮也。按黔鄭作黚。喙晁以道、吕東萊所據釋文作?。葢喙之轉寫異體。或古叚彙爲喙之故與。

黔的古汉语解释
qián
①<形>黑色的。马融《广成颂》:“若夫鸷兽毅虫,倨牙~口。”【又】<动使动>使……变黑。《观巴黎油画记》:“或~其庐,或赭其垣。”
②<名>古地名。贵州省的代称。如《黔之驴》。
黔的百科
黔(qián),共16画,可做形容词、动词、名词。
黔
以黔结尾的词语
黔在中间的成语
黔的英文翻译
Guizhou; blac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