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 dǎng
注音:ㄉㄤˇ
部首:
五笔:IPKQ
笔画:10
五行:火
结构:上下
unicode:515a
gbk码:b5b3
部首笔画:2
繁体:
笔顺:丨丶ノ丶フ丨フ一ノフ
党的基本解释

1.政 党。在中国特指中国共产党:~校。入~。

2.由私人利害关系结成的小集团:结~营私。

3.偏 袒:~同伐异。

4.旧指亲族:父~。母~。

5.古代的乡里组织:乡~。

党的介绍

〈形〉

  1. (形声。从黑,尚声。“党”、“黨”在古代是两个字,现在“党”是“黨”的简化字。简化字“党”,从儿(人,尚声)本义:晦暗不明。“党”指集团时,在古代一般只用于贬义,与现代汉语不同)

  2. 不鲜明

    黨,不鲜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
    嘉兴谓衣物敝垢不鲜曰烟党。—— 蒋礼鸿《义府续貂》

  3. 美,善,正直。后作“谠”

    党,善也;美也。——《广雅》

    元而致实,博而党正,是士君子之辩者也。——《荀子》

〈动〉

  1. 知晓,解悟

    法先王,顺礼义,党学者。——《荀子》

  2. 偏私,偏袒

    子党于师人。——《韩非子·外储》

    群而不党。——《论语》。孔注:“助也。”

  3. 吾闻君子不党。孔注:“相助匿曰党。”

  4. 结伙

    性贪而狠,党豺为虐。——明· 马中锡《中山狼传》

〈名〉

  1. 古代地方户籍编制单位。五百家为党 [five-hundred families]

    五族为党。——《周礼·大司徒》。注:“百家,党正,各掌其党之政令教治。”

    君实乡州藏焉。——《管子·山权数》。注:“三千五百家为党,此非周制。”

    操当以 肃还付乡党。——《资治通鉴》

    又如:党人(同一乡里的人);党正(周代所设地方组织的长官)

  2. 朋辈。指意气相投的人

    辨说得其党。——《礼记·仲尼燕居》。注:“类也。”

    睦于父母之党。——《礼记·坊记》。注:“犹亲也。”

    嗟哉吾党二三子,安得至老不更归。——韩愈《山石》

    又如:党友(指志道相近、立场相似的人);党援(指与自己同道而给予援助的人)

  3. 朋党;由私人利害关系结成的小集团

    无偏无党。——《书·洪范》。注:“朋党。”

    各于其党。——《论语·里仁》

    惟党人之偷乐兮。——《楚辞·离骚》

    使其党入索财物。——清· 方苞《狱中杂记》

    又如:死党;余党(未消灭尽的党羽);党恶(结党作恶)

  4. 政党 。

    如:共产党;共和党;国民党;工人党

党的释意
(形声。从黑,尚声。党”、黨”在古代是两个字,现在党”是黨”的简化字。简化字党”,从儿(人,尚声)本义晦暗不明。党”指集团时,在古代一般只用于贬义,
与现代汉语不同)
不鲜明
黨,不鲜也。--《说文》
嘉兴谓衣物敝垢不鲜曰烟党。--蒋礼鸿《义府续貂》
美,善,正直◇作谠”
党,善也;美也。--《广雅》
元而致实,博而党正,是士君子之辩者也。--《荀子》
知晓,解悟
法先王,顺礼义,党学者。--《荀子》
偏私,偏袒
子党于师人。--《韩非子·
党 dǎng
①政党,代表某一阶级、阶层利益的政治组织。在我国特指中国共产党。
②为私利而结成的集团结~营私。
③偏袒~同伐异。
④旧时指亲族父~、母~。
⑤姓。
【党阀】政党内把持大权、专横跋扈、拉山头、搞宗派的头目。
【党锢之祸】东汉末因宦官专权而对世家大族进行的打击。第一次党锢之祸发生在恒帝时,李膺等抨击宦官集团,被诬为诽讪朝廷,200多名'党人'被捕,释放后终身不许做官
。第二次党锢之祸发生在灵帝时,窦武起用'党人'谋诛宦官,事泄被杀。李膺等百余人亦被处死,流徙囚禁六七百人。被禁锢罢官者,祸及'党人'五族。
【党魁】政党的首领(含贬义)。
【党同伐异】偏袒同党,攻击异己。
【党徒】参加某一集团或派别的人(含贬义)。
【党卫军】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西斯德国纳粹党的特务和军事组织。成立于1925年。最初为希特勒的私人卫队。希特勒执政后成为特务机构。曾以血腥手段迫害和屠杀德国国
内进步势力、占领区居民和犹太人,并直接参加法西斯侵略战争。1946年在纽伦堡审判中被定为犯罪组织。
【党项人】古族名。羌人的一支。原分布于青海、四川一带,主要从事畜牧业。唐时受吐蕃压迫,迁至甘肃、宁夏、陕北一带。北宋时曾建立西夏政权。
【党羽】反动集团中与头领一起为非作歹的帮凶。
【党政分工】指党组织和行政部门的领导分工负责。
党tǎng 1.或者;偶然◇作"傥"﹑"倘"。 2.广大。参见"党莽"。
党zhǎng 1.姓。
党的康熙字典解释

党【子集下】【儿部】 康熙筆画:10画,部外筆画:8画

《集韻》《韻會》𠀤底朗切,音黨。《韻府羣玉》夏后氏之後。秦有將軍党耐虎。唐有党芬,党進。(黨)《唐韻》多朗切《集韻》底朗切《正韻》多曩切,𠀤音讜。《說文》不鮮也。

《周禮·地官·大司徒》五家爲比,五比爲閭,四爲族,五族爲黨。《釋名》五百家爲黨。黨,長也。一聚之所尊長也。

朋也,輩也。《荀子·强國篇》不比周,不朋黨。

助也。相助匿非曰黨。《論語》君子不黨。

偏也。《書·洪範》無偏無黨,王道蕩蕩。

比也。《荀子·非相篇》順禮義,黨學者。《註》黨,親比也。

頻也。《荀子·天論篇》怪星之黨見。

知也。《揚子·方言》黨,皢,哲,知也。楚謂之黨,或曰皢,齊宋之閒謂之哲。《郭註》黨,朗也。解悟貌。

《廣韻》美也。《廣雅》黨,善也。

所也,時也。《公羊傳·文十三年》往黨。《註》黨,所也。所猶時,齊人語也。《左傳·哀五年》萊人之歌曰:師乎,師乎,何黨之乎。《註》黨,所也。

《玉篇》接也。

《廣韻》累也。

地名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秦置上黨郡,屬幷州,古上黨關。

《集韻》止兩切,音掌。姓也。《左傳·莊三十二年》公築臺,臨黨氏。《註》黨氏,魯大夫。《釋文》黨,音掌。

《哀十一年》季孫使從於朝,俟於黨氏之溝。《註》黨氏溝,朝中地名。

《集韻》坦朗切《正韻》他曩切。𠀤與儻同。兾也。《前漢·董仲舒傳》黨可得見乎。

《五被傳》黨可以徼幸。《師古註》黨,讀曰儻。

與讜同。《荀子·非相篇》博而黨正。《註》謂直言也。亦作䣣䣊。(黨)

党的说文解字解释

黨【卷十】【黑部】

不鮮也。从黑尚聲。多朗切

说文解字注

(黨)不鮮也。新鮮字當作鱻。屈賦遠遊篇。時曖瞹其曭莽。王注曰。日月晻黮而無光也。然則黨曭古今字。方言曰。黨、知也。楚謂之黨。郭注。黨朗。解寤皃。此義之相反而成者也。釋名曰。五百家爲黨。黨長也。一聚所尊長也。此謂黨同尙。从黑。尙聲。多朗切。十部。

党的古汉语解释
dǎng
①<名>古代的社会基层组织,五百家为一党,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一乡,常“乡党”连用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今肃迎操,操当以肃还付乡~。”《论语·雍也》:“以与尔邻里乡~乎?”
②<名>亲族。《列子·歧路亡羊》:“杨子之邻人亡羊,既率其~,又请杨子之竖追之。”
③<名>集团。《张衡传》:“阴知奸~名姓,一时收禽,上下肃然。”《五人墓碑记》:“且矫诏纷出,钩~之捕遍于天下。”
④<名>朋辈;同伙;同党。《狱中杂记》:“行刑者先俟于门外,使其~人索财物。”【又】<动>勾结;结伙。《中山狼传》:“(狼)性贪而狠,~豺为虐。”
⑤<动>偏私;偏袒。《墨子·尚贤》:“不~父兄,不偏富贵。”
⑥<名>政党。《〈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〉序》:“吾~菁华,付之一炬。”
⑦<形>通“谠”。美;善;正直。《荀子·非相》:“博而~正(知识广博,直言公正)。”
⑧<姓>。
tǎng
①<副>通“倘”。偶或;倘使。《荀子·天论》:“怪星之~见。”《汉书·伍被传》:“~可以徼幸。”
【注】在古代,“党”和“黨”是两个字,意义各不相同。上述义项除作姓解时,都可写作“黨”。现在“黨”简化为“党”。【党人】⒈政治结为朋党的人。⒉同乡之人。【党言】善言,正直之言。
党的谜语
1.七尺男儿堂中坐,全民幸福手里握(打一字)
党的百科
党(dǎng),从尚从黑。本义:非公开、暗地里、私下。《说文》不鲜也。又《周礼·地官·大司徒》五家为比,五比为闾,四闾为族,五族为党。《释名》五百家为党。党,长也。一聚之所尊长也。〈形〉(1)形声。从黑,尚声。“党”、“黨”在古代是两个字,现在“党”是“黨”的简化字。简化字“党”,从儿(人,尚声)本义:晦暗不明。“党”指集团时,在古代一般只用于贬义,与现代汉语不同。(2)不鲜明[notbright]党,不鲜也。——《说文》有政党、偏袒之意,旧时指亲族。党姓的望族居住在冯诩(今天的陕西省境内)。如今随着网民数量的壮大、各类网民已经远离了分散的网络生活状态、各类志同道合的网民走到了一起。这便是“党”形成的基础。同时“党”也是指具有相同志趣或做着相同事情或有相同点的一类人。
党
党的英文翻译
political party, gang, factio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