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
注音:ㄒ一ˋ ㄏㄨ
部首:
笔画:06
五行:金
结构:左右
unicode:620f
gbk码:cfb7
部首笔画:4
繁体:
笔顺:フ丶一フノ丶
戏的基本解释
[ xì ]

1.玩耍;游戏:儿~。嬉~。

2.开玩笑;嘲弄:~弄。~言。

3.戏剧,也指杂技:京~。马~。一出~。这场~演得很精彩。

4.姓。

[ hū ]

见〖於戏〗。

戏的介绍

1. 戏 [huī]2. 戏 [xì]

戏 [huī]

〈动〉

  1. 指挥 。

    如:戏竹(指挥奏乐的用具)

  2. 另见 hū;xì

  3. 戲、? xì

〈名〉

  1. (形声。从戈。虚( xī)声。本义:一种兵器)

  2. 同本义

  3. 假借为“麾”。军队中的帅旗

    兵罢戏。——《史记·高帝纪》。正义:“大旗也。”

    戏下骑从者八百余人。——《汉书·项籍传》。注:“大将之旗。”

  4. 侧翼

    戏,三军之偏也。——《说文》。段玉裁注:“偏为前拒之偏,谓军所驻之一面也。”

  5. 指歌舞杂技等的表演

    云烟古寺闻僧梵,灯火长桥见戏场。——宋· 陆游《出游》

    又如:戏场(表演歌舞杂技的场子);散戏;猴戏;游戏;排戏;配戏(配合主角演戏);扮戏

  6. 戏剧

    那明湖居本是个大戏园子,戏台前有一百多张桌子。——《老残游记》

    又如:戏提调(戏曲演出时负责安排戏码、分配演员、场面调度等事务的人);戏面(假面具);戏头(宋代戏曲演出中的主要角色之一);京戏;黄梅戏

  7. 游戏

    尚促织之戏。——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

戏 [xì]

〈动〉

  1. 角斗,角力

    少室周为 赵简子之右,闻 牛谈有力,请与之戏,弗胜,致右焉。——《国语·晋语九》。 韦昭注:“戏,角力也。”

  2. 开玩笑,耍笑捉弄

    偃之言是也。前言戏之耳。——《论语·阳货》

    智襄子戏 韩康子而侮 段规。——《国语·晋语九》

    又如:戏辱(戏弄侮辱);戏妇(戏弄新娘);戏说(开玩笑)

  3. 游戏;戏耍

    吴用见了,便教军校迎敌戏战,他若追来,乘势便退。——《水浒传》

    剧孟行大类 朱家,而好博,多少年之戏。——《史记·游侠列传》

    宣德间,宫中尚促织之戏,岁征民间。——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

    留连戏蝶。——唐· 杜甫《江畔独步寻花》

    门外戏。——《世说新语·方正》

    又如:戏适(游戏消遣);戏娱(游戏娱乐)

  4. 另见 hū

戏的释意
(形声。从戈。虚声。本义一种兵器)
同本义
假借为麾”。军队中的帅旗
兵罢戏。--《史记·高帝纪》。正义大旗也。”
戏下骑从者八百余人。--《汉书·项籍传》。注大将之旗。”
侧翼
戏,三军之偏也。--《说文》。段玉裁注偏为前拒之偏,谓军所驻之一面也。”
指歌舞杂技等的表演
云烟古寺闻僧梵,灯火长桥见戏场。--宋·陆游《出游》
又如戏场(表演歌舞杂技的场子);散戏;猴戏;游戏;排戏;配戏(配合主角演戏);扮戏
戏剧
那明湖居本是个大戏园子,戏台
戏(戲、戯)hū
⒉见xì。
戏(戲)xì
⒈玩耍~耍。儿~。游~。
⒉嘲弄,开玩笑~弄。嘲~。前言~耳。
⒊演剧或歌唱、舞蹈、杂技等表演~剧。~曲。演~。唱~。杂~。看~★~。木偶~。花鼓~。
戏xī 1.通"羲"。 2.通"巇"。险峻。 3.古地名。
戏huī 1.大将之旗。参见"戏下"。引申为指挥。
戏suō 1.酒樽名。
戏的康熙字典解释

戲【卯集中】【戈部】 康熙筆画:17画,部外筆画:13画

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香義切《正韻》許義切,𠀤希去聲。《說文》三軍之偏也。一曰兵也。

《廣韻》戲弄也。《禮·坊記》閨門之內,戲而不歎。《註》戲謂孺子言笑者。

謔也。《詩·衞風》善戲謔兮。

嬉也。

姓。《魏志》穎川戲志才。

《廣韻》古文呼字。註詳口部五畫。

《廣韻》許羈切。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虛宜切,𠀤音羲。《集韻》嗚戲,歎辭。○按《廣韻》旣入虞韻,云古文呼字,又入支韻。亦訓歎辭,則戲字二音,本皆可讀。《正字通》云:詩於戲卽嗚呼,歎辭也或嘉美,或悲傷。末代文士輒爲體例,若哀誄祭文,卽爲嗚呼,封拜冊命,卽爲於戲。謂嗚呼爲哀傷,於戲爲歎美,妄爲穿鑿,其說誠是。然謂呼與戲通,則戲可讀呼,呼仍不可以讀戲,以戲字有羲音,呼字止入七虞也。

與羲通。伏羲。《莊子》作伏戲。《史記》作虙戲。《荀子·成相篇》文武之道同虙戲。

地名。《魯語》幽王滅於戲。

《集韻》呼爲切《韻會》吁爲切,𠀤與麾同。《集韻》旗屬。《周禮·夏官》建大麾以田。或作戲。《史記·項羽紀》諸侯罷戲下,各就國。《註》同麾。

《集韻》驅爲切,音虧。傾側也。《周禮·春官·喪祝註》執披備傾戲。

《集韻》於宜切,音漪。本作陭。《說文》上黨陭氏阪。或作戲。

《集韻》桑何切,音娑。娑本作犧。《周禮·春官·兩獻註》酒尊名。飾以翡翠。鄭司農說,或作獻,亦作戲。

戏的说文解字解释

戲【卷十二】【戈部】

三軍之偏也。一曰兵也。从戈䖒聲。香義切

说文解字注

(戲)三軍之偏也。偏若先偏後伍、偏爲前拒之偏。謂軍所駐之一面也。史漢項羽紀、高帝紀皆曰。諸侯罷戲下。各就國。師古曰。戲、軍之旌旗也。音許宜反。亦讀曰麾。又竇田灌韓傳。灌夫率壯士兩人。及從奴十餘騎。馳入吳軍。至戲下。所殺傷數十人。師古曰。戲、大將之麾也。讀與麾同。又音許宜反。按顏說必本舊音義。似與許說小異。然相去不遠。度舊音義必有用許說者矣。一曰兵也。一說謂兵械之名也。引申之爲戲豫、爲戲謔。以兵杖可玩弄也。可相鬥也。故相狎亦曰戲謔。大雅毛傳曰。戲豫、逸豫也。从戈。䖒聲。香義切。古音葢在十七部。讀如?。䖒、从豆从虍。鬳、从鬲从虍。虍皆謂器之飾。非聲也。

戏的古汉语解释
①<动>游戏;玩耍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“初七及下九,嬉~莫相忘。”
②<名>游戏活动;娱乐活动。《促织》:“宫中尚促织之~。”
③<动>戏弄;嘲弄;开玩笑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传之美人,以~弄臣。”
④<名>歌舞、杂技等表演。《汉书·西域传赞》:“作巴俞都卢、海中砀极、漫衍鱼龙、角抵之~以观视之。”
huī<名>通“麾”。大将的旌旗。《汉书·灌夫传》:“驰入吴军,至~下。”
①通“羲”,“伏羲”也作“伏戏”。
②通“巇”,险峻。
戏的谜语
1.战后又相逢(打一字)
戏的百科
戏,xi,从虍从豆从戈。会意。祭祀或进餐时,有人头戴虎头面具、持戈舞蹈。戏,汉字之一。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,有很多关于戏的种类。
戏
以戏开头的成语
戏的英文翻译
play; show; trick; drama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