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 suī
注音:ㄙㄨㄟ
部首:
五笔:KJU
笔画:09
五行:金
结构:上下
unicode:867d
gbk码:cbe4
部首笔画:6
繁体:
笔顺:丨フ一丨フ一丨一丶
虽的基本解释

1.虽然:事情~小,意义却很大。三月天气,~没太阳,也不觉得冷了。房子旧~旧,倒还干净。

2.即使:为人民而死,~死犹荣。

虽的介绍
  1. (形声。从虫,唯声。古读 ( huī)。本义:虫,似蜥蜴而大)

    秦兵旦暮渡 易水,则虽欲长侍足下,岂可得哉?——《战国策·燕策》

    齐国虽褊小,吾何爱一牛!——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

    又如:虽故(虽然);他虽身负重伤,但坚决不下火线

  2. 即使…也;纵使

    虽人有百口,手有百指,不能指其一端。——《虞初新志·秋声诗自序》

    先王之法,经手上世而来者也,人或益之,人或损之,胡可得而法?虽人弗损益,犹若不可得而法。——《吕氏春秋·察今》

  3. 仅,只

    虽有明君,能决之,又能塞之。——《管子》

  4. 原本,本

    你那里休夸口,你虽是一人为害,我与那陈州百姓每分忧。——《陈州粜米》

虽的释意
(形声。从虫,唯声。古读。本义虫,似蜥蜴而大)
秦兵旦暮渡易水,则虽欲长侍足下,岂可得哉?--《战国策·燕策》
齐国虽褊小,吾何爱一牛!--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
又如虽故(虽然);他虽身负重伤,但坚决不下火线
即使…也;纵使
虽人有百口,手有百指,不能指其一端。--《虞初新志·秋声诗自序》
先王之法,经手上世而来者也,人或益之,人或损之,胡可得而法?虽人弗损益,犹若不可得而法。--《吕氏春秋·察今》
仅,只
虽有明君,能决之,又能塞之。--《管子》
原本,本
你那里休夸口,你虽是一人为害,
虽(雖)suī
⒈连词。即使,纵然~然。麻雀~小,肝胆俱全。为人民的利益而死,~死犹生。会议~短,但可解决问题。
⒉只,仅有~有。
虽wèi 1.兽名。
虽的康熙字典解释

雖【戌集中】【隹部】 康熙筆画:17画,部外筆画:9画

〔古文〕𨾡《唐韻》息遺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宣隹切,𠀤音綏。《說文》似蜥蜴而大。从虫唯聲。

《玉篇》詞兩設也。《廣韻》助語也。《集韻》不定也。况辭也。《爾雅·釋訓》每有,雖也。《註》詩曰:每有良朋,辭之雖也。《禮·少儀》雖請退可也。《疏》雖,假令也。當此时假令請退則可也。

《玉篇》推也。

與唯通。《禮記·表記》唯天子受命於天。註:唯當爲雖。

《荀子·性恶篇》今以仁義法正爲固無可知可有之理耶,然則唯禹不知仁義法正,不能仁義法正也。楊僦註:唯,讀爲雖。

虽的说文解字解释

雖【卷十三】【虫部】

似蜥蜴而大。从虫唯聲。息遺切

说文解字注

(雖)佀蜥易而大。易各本作蜴。誤。今正。此字之本義也。自借以爲語䛐。尟有知其本義者矣。常棣云。每有良朋。又云。雖有兄弟。傳云。每、雖也。凡人竆極其欲曰恣雎。雖卽雎也。按方言守宮在澤中者、東齊海岱謂之螔䗔。注云。似蜥易大而有鱗。䗔字疑雖之誤。从虫。唯聲。息遺切。十五部。

虽的古汉语解释
suī
①<连>即使;纵然。《子鱼论战》:“~及胡耇,获则取之,何有于二毛。”《训俭示康》:“吾今日之俸,~举家锦衣玉食,何患不能”
②<连>虽然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:“故余~愚,卒获有所闻。”
虽的百科
六书中的形声字,有一些字左边是部首,代表义符,而右边代表声符。例如江河二字,左边水为部首,是义符,右边为声符。宋人王圣美称之为右文,即依字的形体右边相似或基本相似,又是同音,可以假借。
虽
以虽结尾的词语
虽的英文翻译
although, even if