谛的基本解释
-
1.仔细(听或 看):~听。~视。
2.意义;道理:妙~。真~。
谛的介绍
〈动〉
(形声。从言,帝声。本义:细察;详审)
同本义
谛,审也。从言,帝声,字亦作諦。——《说文》
军当远出,卿诸人好谛其事。——《三国志》
明白;了解
或有未谛,循循诱之。——鲁迅《且介亭杂文》
〈副〉
详细,仔细
当时乍见惊心目,凝视谛听殊未足。——白居易《霓裳羽衣舞歌》
审谛之,短小,黑赤色,顿非前物。——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
又如:谛听(仔细地听)
〈名〉
佛教名词。谓真实无谬的道理 [梵Satya]
实义是谛义、真义、如义、不颠倒义、无虚诳义。——《大毗婆沙论》
事物的内在含义或意义 。
如:真谛
谛的释意
谛
(形声。从言,帝声。本义细察;详审)
同本义
谛,审也。从言,帝声,字亦作謆。--《说文》
军当远出,卿诸人好谛其事。--《三国志》
明白;了解
或有未谛,循循诱之。--鲁迅《且介亭杂文》
谛
详细,仔细
当时乍见惊心目,凝视谛听殊未足。--白居易《霓裳羽衣舞歌》
审谛之,短小,黑赤色,顿非前物。--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
又如谛听(仔细地听)
谛
佛教名词。谓真实无谬的道理
实义是谛义、真义、如义、不颠倒义、无虚诳义。--《大毗婆沙论》
事物的
谛 dì
①仔细(看或听)~听。
②道理;真理真~。
谛tí 1.号哭。
谛的康熙字典解释
諦【酉集上】【言部】 康熙筆画:16画,部外筆画:9画
《唐韻》都計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丁計切,音帝。《說文》審也。《書·洪範·孔傳》必微諦。《疏》聽當別彼是非,必微妙而審諦也。《後漢·祭祀志》褅之爲言諦也。諦諟昭穆尊
之義。
又《李雲傳》帝者,諦也。《註》審諦於物也。《魏志·明帝紀》君諦視之勿誤也。《關尹子·九藥篇》諦毫末者,不見天地之大。《劉勰·新論·專學篇》心不在學而强諷誦,雖入於耳而不諦於心。
又四諦。《魏書·釋老志》初根,人爲小乗,行四諦法。《釋典·心經》四諦:苦集滅道。苦謂生老病死,集謂集聚骨肉財帛,滅謂壞滅,道謂修行。
又二諦:世諦以世俗顯緣起之事,諸法歷然,勸臣子以忠孝,勸家國以和治,此依俗諦。眞諦彰本寂之理,一性泯然,是非雙泯,能所俱亡,此依眞諦。
又《集韻》或作諟、,互詳二字註。
又《集韻》田黎切,音題。號也。與嗁、謕同。
又通作啼。《荀子·禮論篇》哭泣諦號。《註》啼、諦通用。
谛的说文解字解释
諦【卷三】【言部】
審也。从言帝聲。都計切
说文解字注
(諦)審也。毛傳曰審諦如帝。从言。帝聲。都計切。十六部。
谛的古汉语解释
谛
dì
①<动>细察;注意。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:“审~之,短小、黑赤色,顿非前物。”
②<名>佛教用语。道理;真理。吴师道《游山》:“偶逢赤髭侣,瞩我听真~。”【谛当】恰当;精确。
谛的谜语
1.圣旨(打一汉字)
谛的百科
字音:dì。本义:细察;详审。

以谛开头的成语
谛的英文翻译
careful, attentiv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