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 èr
注音:ㄦˋ
部首:
五笔:AFMI
笔画:09
五行:金
结构:右上包围
unicode:8d30
gbk码:b7a1
部首笔画:4
繁体:
笔顺:一一一丨フノ丶フ丶
贰的基本解释

1.数目“二” 的大写。多用于票证、账目等。

2.变节;背叛:~臣。

贰的介绍

〈名〉

  1. (会意。从贝,弍,( èr)声。本义:副)

  2. 同本义

    贰,副益也。——《说文》。段注:当云副也,益也。”

    簋贰用缶。——《易·坎卦》

    大祭三贰。——《周礼·乃酒正》

    取贰绥。——《礼记·曲礼》

    受其贰令。——《周礼·职内》

    其卜贰圉也。——《左传·僖公十五年》

    以贰六官。——《周礼·春官·大史》

    乘副车则式,佐车则否。——《礼记·少仪》

    又如:贰佐(州县官的副);贰相(副相);贰官(副职)

  3. 二的大写 ——用于会计账中以防伪造

    因贰以济民行。——《易·系辞》

    贰偷之不暇。——《左传·昭公十三年》。注:“不壹也。”

    命西鄙北鄙贰于己。——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

    无是贰言也。——《国语·越语上》

    从许子道,则市贾不贰。——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

    又如:贰端(二端);贰统(分一统的帝系为二)

  4. 古国名 。故地在今湖北省应山县境

    楚 屈瑕将盟 贰、 轸。——《左传》

〈动〉

  1. 一分为二

   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。公子吕曰:“国不堪二。”——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

    贰,益也。——《广雅·释诂一》

    又如:贰觞(再三献酒);贰纪(古礼中添饭加菜的规章)

  2. 背离;怀有二心 [be double-minded]

    百姓携贰。——《国语·周语上》。注:“二心也。”

    君立臣从,何贰之有?——《国语·晋语一》

    诸侯贰,则晋国坏。——《左传·襄公二十四年》

    又如:贰志(异志;二心);贰虑(二心;三心二意)

  3. 辅佐 。

    如:贰正(辅佐匡正);贰公(辅佐三公)

贰的释意
(会意。从贝,弍,声。本义副)
同本义
贰,副益也。--《说文》。段注当云副也,益也。”
簋贰用缶。--《易·坎卦》
大祭三贰。--《周礼·乃酒正》
取贰绥。--《礼记·曲礼》
受其贰令。--《周礼·职内》
其卜贰圉也。--《左传·僖公十五年》
以贰六官。--《周礼·春官·大史》
乘副车则式,佐车则否。--《礼记·少仪》
又如贰佐(州县官的副);贰相(副相);贰官(副职)
二的大写
因贰以济民行。--《易·系辞》
贰偷之不暇。--《左
贰 èr
① '二'的大写。
②变节;背叛~臣。
【贰臣】封建时代指在前一朝代做了官,投降后一朝代又做官的人。
【贰心】见【二心】。
贰的康熙字典解释

貳【酉集中】【貝部】 康熙筆画:12画,部外筆画:5画

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𠀤而至切,音樲。《說文》副益也。《書·周官》貳公弘化。《傳》副貳三公。《周禮·天官·小宰》掌邦之六典、八灋、八則之貳。《註》貳,副也。《禮·少儀》乗貳車則式。《註》貳車,副車。

與二同。《易·坎卦》樽酒簋貳。《註》一樽之酒,二簋之食。《禮·曲禮》雖貳不辭。《註》貳,謂重殽膳也。

《坊記》惟卜之日稱二君。《註》二,當爲貳又《爾雅·釋詁》貳,疑也。《疏》貳者,心疑不一也。《書·大禹謨》任賢勿貳。《詩·大雅》無貳爾心。《左傳·閔元年》閒攜貳。《註》離而相疑者,則當因而閒之。

《左傳·隱元年》旣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於己。《註》鄙,鄭邊邑。貳,兩屬也。

《左傳·隱二年》王貳于虢。《註》王欲分政於虢。

《玉篇》代也,敵也,𠀤也。

姓。《廣韻》《後秦錄》有後魏平陽太守貳塵。

贰的说文解字解释

貳【卷六】【貝部】

副、益也。从貝弍聲。弍,古文二。而至切

说文解字注

(貳)副益也。當云副也。益也。周禮注。副、貳也。說詳刀部。从貝。弍聲。形聲包會意。而至切。十五部。弍古文二。

贰的百科
贰(èr),“二”的大写形式,用来计数和记账。变节,背叛:贰臣。贰心。
贰
贰在中间的词语
贰的英文翻译
number tw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