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 zǎi zài
注音:ㄗㄞˇ ㄗㄞˋ
部首:
五笔:FALK
笔画:10
五行:金
结构:右上包围
unicode:8f7d
gbk码:d4d8
部首笔画:4
繁体:
笔顺:一丨一一フ丨一フノ丶
载的基本解释
[ zǎi ]

1.年:一年半~。三年五~。千~难逢。

2.;刊登:登~。刊~。转~。~入史册。~于该刊第五期。

[ zài ]

1.装载:~客。~货。汽车上~满了乘客。~誉归来。

2.运输工具所装的东西:卸~。过~。

3.充满(道路):风雪~途。怨声~道。

4.姓。

5.又;且:~歌~舞。

载的介绍

1. 载 [zài]2. 载 [zǎi]

载 [zài]

〈动〉

  1. (形声。本义:乘坐)

  2. 同本义

    载,乘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
    载鬼一车。——《易·暌》

    命彼后车,谓之载之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縣蛮》

    陆行载车,水行载舟。——《史记》

    宁可共载不。——《乐府诗集·陌上桑》

    上载公子上坐。——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

    载以来。——清· 方苞《狱中杂记》

    又如:搭载;载舟(乘船);载车(乘车)

  3. 用车船装运

    大车以载,有攸往,无咎。——《易·大有》

    多载资粮。——《资治通鉴》

    载燥荻枯柴。

    载卷契而行。——《战国策·齐策四》

    黔无驴,有好事者船载以入。—— 柳宗元《三戒》

    又如:载客;载货;过载(超载;转装到另一运输工具上);装载(用运输工具装);载送(以车运送)

  4. 承载;负担

    水则载舟,水则覆舟。——《荀子》

    又如:载地(承载大地);载福(承受福祉);载舟覆舟(以民心向背喻水,帝王为舟,水可载舟覆舟,以此来警戒帝王须随时注意民心向背)

  5. 担任,担负

    故不乘天地之资而载一人之身。——《韩非子》

    又如:载负(担负,承受)

  6. 施行

    虎豹得幽而威可载也。——《管子·形势》

  7. 陈设

    清酒既载,骍牡既备,以享以祀,以介景福。——《诗·大雅》

    又如:载牲(陈设牺牲,准备祭祀)

  8. 处;登

    身宠而载高位,家温而食厚禄。——汉· 董仲舒《举贤良对策三》

  9. 祭祀

    癸卯,大哭殇祀而载。——《穆天子传》

    又如:载璧(祭祀时所用的璧玉);载社(祭祀社庙)

  10. 开始

    春日载阳。——《诗·豳风》

    东园之树,枝条载荣。——晋· 陶潜《停云》

  11. 装饰

    载以银锡。——《淮南子》

  12. 词缀。嵌在动词前边

    载欣载奔。——晋· 陶渊明《归去来兮辞》

    又如:载歌载舞

  13. 充满 [道路]

    厥声载路。——《诗·大雅·生民》

    号泣载道。——《明史》

    又如:载路(满路);载途(满路);载地(充满大地);载欢(充满欢乐)

〈名〉

  1. 车、船等交通工具 [car,ship,etc.]

    予乘四载,随山刊木。——《书·益稷》

  2. 所装运的物件

    若乘舟,汝弗济,臭厥载。——《书·盘庚》

    又如:重载;装载

  3. 事;事业

    有能奋庸,熙帝之载。——《书·舜典》

  4. 又,且

    巩顿首载拜。—— 曾巩《寄欧阳舍人书》

    又如:载拜(再拜)

〈量〉

  1. 一车所载的容量为一载

    稽麦百载,天子使祭父受之。——《穆天子传》

  2. 少数民族的计量单位。四十两为一载

    度用手,量用箩,以四十两为一载。论两不论斤。——明· 朱孟震《西南夷风土记》

  3. 另见 zǎi

载 [zǎi]

〈名〉

  1. 年(唐虞时代用于年名)

    夏曰岁, 商曰祀, 周曰年, 唐虞曰载。——《尔雅·释天》

    朕在位七十载。——《书·尧典》

    汉兴,至 孝文四十有余载。——《史记·文帝本纪》

    又如:载祀(年)

〈动〉

  1. 记载,写在一定的册页里,有郑重的色彩

    夫有勋而不废,有绩而载。——《左传·昭公十五年》

    推而广之,不可胜载矣。——萧统《文选序》

    又如:登载([新闻、文章等]在报刊上印出);刊载(在报纸刊物上登载);记载(把事情写下来);附载(附带记录);转载(报刊上刊登别的报刊上发表过的文章);连载(连续刊载);载列(记载)

  2. 描绘

    成功遂事,莫知其状,图弗能载,名弗能举。——《鶡冠子》

  3. 另见 zài

载的释意
年(唐虞时代用于年名)
夏曰岁,商曰祀,周曰年,唐虞曰载。--《尔雅·释天》
朕在位七十载。--《书·尧典》
汉兴,至孝文四十有余载。--《史记·文帝本纪》
又如载祀(年)
记载,写在一定的册页里,有郑重的色彩
夫有勋而不废,有绩而载。--《左传·昭公十五年》
推而广之,不可胜载矣。--萧统《文选序》
又如登载(
列(记载)
载zǎi
⒈年三年五~。
⒉记在书报刊物上记~。登~。报~。刊~。转~。
载zài
⒈装,乘坐~货。装~。此车可~六人。
⒉承受~重五吨。
⒊充满满~而归。风雪~途。
⒋乃,边,于是~歌~舞。~弛~驱。
载dài 1.加在头上;用头顶着。 2.尊奉;拥戴。
载zāi 1.筑墙长版。 2.树立。参见"载常"。
载zī 1.耕作。
载的康熙字典解释

載【酉集下】【車部】 康熙筆画:13画,部外筆画:6画

〔古文〕𡙺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𠀤作代切,音再。《說文》乗也。《易·大有》大車以載。

承也,勝也。《易·坤卦》君子以厚德載物。

事也。《書·舜典》有能奮庸,熙帝之載。《註》言奮起其功,以廣帝堯之事也。

始也。與哉通。《詩·豳風》春曰載陽。《孟子》湯始征,自葛載。

則也,助語辭。《詩·周頌》載戢干戈,載櫜弓矢。

成也。《書·益稷》乃賡載歌。《註》賡,續也。續歌以成其義也。

行也。《書·臯陶謨》載采采。《註》言其所行某事某事也。

滿也。《詩·大雅》厥聲載路。

記載也。《書·洛誥》丕視功載。《註》視羣臣有功者記載之。《史記·伯夷傳》載籍極博。

飾也。《淮南子·兵略訓》載以銀錫。《註》箭以銀錫飾之也。

載師,官名。《周禮·地官·載師註》載之爲言事也,事民而稅之也。

姓。

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𠀤昨代切,音在。《集韻》舟車運物也。《詩·小雅》其車旣載。《註》才再反。

《廣韻》作亥切《集韻》《正韻》子亥切,𠀤音宰。年也。《書·堯典》朕在位七十載。◎按《爾雅·釋天》載,歲也。註:載,始也。取物終更始之義。蔡邕《獨斷》載,歲也。言一歲之中莫不覆載也。據此則年載之載亦可作去聲讀也。

《集韻》都代切,音戴。與戴通。《詩·周頌》載弁俅俅。《禮·月令》載以弓韣。

叶子利切,音祭。《詩·小雅》受言載之。叶下喜。

叶節力切,音卽。《詩·小雅》召彼僕夫,謂之載矣。叶上牧棘。

载的说文解字解释

載【卷十四】【車部】

椉也。从車𢦔聲。作代切〖注〗𡙺,古文。

说文解字注

(載)椉也。乗者、覆也。上覆之則下載之。故其義相成。引申之謂所載之物曰載。如詩載輸爾載。下載音才再反是也。引申爲凡載物之偁。如詩汎汎楊舟、載沈載浮、中庸天地之無不持載是也。又叚借之爲始。才之叚借也。才者、艸木之初也、夏曰載、亦謂四時終始也。又叚借爲事。詩上天之載。毛傳曰載、事也是也。又叚爲語䛐。詩載馳載驅。毛傳載、辭也。春日載陽。箋云載之言則也。从車。𢦒聲。作代切。一部。韵會此下有易曰大車以載六字。

载的古汉语解释
zài
①<名>乘具;车子。《殽之战》:“郑穆公使视客馆,则束~。厉兵、秣马矣。”
②<动>乘坐。《陌上桑》:“使君谢罗敷:‘宁可共~不?’”
③<动>装载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乃取蒙冲斗舰十艘,~燥荻枯柴。”
④<动>负载。《谏太宗十思疏》:“~舟覆舟,所宜深慎。”
⑤<动>充满。《诗经·生民》:“厥声~道。”
⑥<动>开始。《诗经·七月》:“春日~阳。”
⑦词缀,用于动词前。《归去来兮辞》:“乃瞻衡宇,~欣~奔。”
zǎi
①<名>年。《张衡传》:“自去史职,五~复还。”
②<动>记录。《〈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〉序》:“如史~田横事。”【载笔】携带文具记录王事。【载籍】书籍;典籍。【载书】盟书。古代诸侯会盟时,记载盟誓的文书。
载的百科
zài:词语中“载”字有载物或有承载之意、有又、有的时候读zài。如:载歌载舞(又、有之意)、载客(承载之意)zǎi:词语中“载”字有记录或年的意思时读zǎi。如:刊载(记录)、一年半载(年)。
载
载的英文翻译
carry; transport, convey; load